追《山河枕》追到第6集,越看越有點小别扭——不是演員演得不好,也不是劇不好看,我很喜歡宋茜的清新自然的演技,她經多年上星都市劇那裡鍛煉出來的如此熟練的、自然的演技,用在山河枕這樣的古裝片裡太足夠了,楚瑜這個角色讓人很舒服,很飒,有勇有謀,敢作敢為。劇是好看的,節奏也不慢不快,我一定會接着看。【小别扭是截止6集來看,我感覺到,原著裡楚瑜那些讓人拍案叫絕的高光時刻,正被一刀刀砍得稀碎,削弱了很多。】

誰沒在小說裡為16歲的楚瑜拍過桌?父兄棺木未寒,官兵就要抓走衛家唯一的男丁,她頂着“衛家大嫂(亡兄遺孀)”的身份站出來,字字泣血數衛家的戰功,把“死者為大”的禮數、“法理不外乎人情”的底線砸在所有人面前,連觀望的太傅都被她說動——那是她的封神時刻,是一個少女在絕境裡硬撐起來的脊梁,是整個故事最戳人的“大女主魂”。

可劇裡呢?這段戲被磨得沒了棱角,她的話軟了,她的勇淡了,原本能震住一條街的決絕,變成了溫和的“求情”;小說裡十成的高光,到劇裡能剩下三成,都得謝天謝地。更讓人不安的是,這削減的何止是幾個名場面?分明是女主的視角,是她作為“大女主”的根基——我忍不住犯嘀咕:這是想幹嘛?是覺得女主的高光太搶戲,要勻給男主?是想把女頻大女主,偷偷改成大男主的陪襯?是打着“改編”的幌子,暗戳戳地搞“去女主化”?

當然,劇還隻看到第6集,我願意再等等,但另一個更讓我膈應的點,是原著和很多女頻文裡共通的“隐形坑”——憑什麼女主非要無數次拯救男主,才能換來他的愛?

小說裡的楚瑜,要救衛家于滅門之際,要救男主于牢獄之中,要救贖他的精神,要護住他的性命,好像隻有把自己活成“聖母菩薩”,把“拯救男主”刻進DNA,男主才會看見她、愛上她。可這邏輯,離譜到讓人想笑:現實裡的愛,啥時候需要這麼高的門檻?

男人愛一個女人,從來不是因為她是“救世主”。可能是她笑起來眼角的弧度,可能是她毒舌吐槽時帶點小脾氣的語氣,可能是她蹲下來給流浪貓喂吃食時的溫柔——哪怕她隻是個普通的、有點小缺點的正常人,隻要不壞、不惡,心底存着點善良,就足夠值得被愛。

憑什麼要讓女主先把自己架到“拯救者”的神壇上?先讓她把男主從水火裡撈出來,再讓她把他的精神從泥沼裡拽出來,好像不把自己榨幹、不把自己逼成“完美聖人”,就不配得到一句“我愛你”。這哪裡是擡舉女主?分明是裹着糖衣的▒厭▒女——先把女人的價值綁死在“為男人付出”上,再告訴她“隻有做到這個份上,你才值得被愛”;先把她踩到“必須拯救别人才能自證”的塵埃裡,再假模假樣地把她擡回“值得被愛”的地面。

我讨厭這種“拯救式愛情”,尤其讨厭“女人必須拯救男人才能被愛”的套路。女主的價值,從來不是“救了男主多少次”,而是她本身——她的勇,她的智,她的小脾氣,她的不完美,她作為一個“人”的鮮活。就像楚瑜,哪怕她沒在街頭硬剛官兵,沒說動太傅,隻要她還是那個心底善良、敢愛敢恨的姑娘,就值得被好好愛着,而不是非要靠“拯救男主”才能刷滿“被愛資格”。

回到《山河枕》的劇改,我不怕它改情節,怕的是它改丢了女主的魂——怕它既沒保住原著裡女主該有的高光,又沒跳出“女主必須拯救男主才配被愛”的怪圈。畢竟,我們想看的大女主劇,是【看她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戰,看她憑本事活成光,而不是看她變成男主的“專屬救贖工具人”,更不是看她的高光被悄悄挪給别人,最後隻剩個模糊的影子。】

才更到第6集,我還在等。但也想替所有追女頻劇的觀衆說一句:别把大女主的高光當可有可無,更别把“被愛”的門檻,架到女人必須“拯救世界”才能夠到的高度。女主本身,就足夠可愛,足夠值得被愛——這不是什麼高深的道理,隻是最基本的,對“人”的尊重。

劇是好看的,我也會繼續看,繼續審判。

希望看到楚瑜更多鮮活畫面,她的勇敢、智慧、堅定、從容、努力、耀眼、鮮活、自由,她為自己、為信念而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