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的其實真算還行。但是我本來打四分的,不滿的是管導演竟然去拜訪孫跑跑的後人。可在那場戰役中真正發揮作用的,是以身殉國的謝晉元将軍,和那幾百名戰士。管導此舉,無疑是向一些不懂曆史的人發出錯誤的信号,甚至不能稱之為“有失偏頗”,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自作聰明。

孫跑跑簽下軍令,謝晉元率部上前線作戰。而孫某居然就這樣獨自逃命,用幾百名戰士被碾壓式屠殺仍死守陣地的堅強不屈換來了自己的坐享其成,擁功無數,簡直為人不齒。

然而,那時孫某這樣的人充斥國軍。軍隊缺乏正确系統的訓練管理,強行“抓壯丁”的形式使雜糅的兵員充斥隊伍,徒增人數。大多數農民根本沒有見過槍,甚至很多人槍都不會使就被迫上了戰場;抗戰時期武器裝備落後,軍隊内部腐敗嚴重,軍饷被層層貪污,到了正面戰場無法供應前線需求,讓可憐的軍人一個個變成了活靶子;平素國軍訓練低下,得過且過,一些基層官兵不思進取,和某領導一句看似鼓舞人心實則充斥着民粹主義,卻在當時麻木的文盲農民占絕大多數的中國人眼中卻激不起任何浪花的的“十萬青年十萬兵”,這才造成國軍正面戰場持續不讨好的下場。“不知為何而戰”,不知“怎樣去戰”,沒有建立自我與集體的認知,卻被等級森嚴的軍隊高壓統治上前線。

然而諷刺的是,當時共軍大多軍官将領也是黃埔軍校畢業,甚至和國軍很多将領都是同屆,然而共軍将領大都不怕吃苦,英勇善戰;國軍有的将領棄城逃跑,不顧百姓死活……真正如同傅作義謝晉元英勇戰鬥的國軍将領事實上寥寥無幾,大多數人隻想保自己平安。尤其到了解放戰争時期,國軍明明擁有着較好的裝備,占據絕對優勢的兵力,卻也能夠在短期内迅速潰敗;也就不難理解當初一門心思奪天下,想和共軍拼個你死我活的蔣光頭會指揮錯亂,軍隊人心不齊,最終迫使大半個中國淪亡,釀成首府被屠的國恥,生靈塗炭的慘劇。事實上受苦的還是普通愛國将士和底層百姓。而光頭的中統軍統很多高層早就被當時的日本軍方收買了。

毛主席說:“革命單搞軍事不行。”
“單有軍隊,單會打仗是不行的。”
“隻有會做政治工作的人才會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會打仗。”

每天在中國養蠱發錢的米國,讓他們的各界代理人提出軍隊國家化的理念,還說這是“民主擴大化”。然而他們内部卻對每個美軍士兵的思想教育極為嚴格。縱觀曆史,沒有用思想武器統管軍隊的,總是落敗。經曆過南北戰争的美國人深谙此道,畢竟他們當初就是思想上給了政府軍共同期望,得以一鼓作氣,這才扭轉了北軍的劣勢。蘇聯衛國戰争的勝利也是多虧了軍隊中堅定統一的思想信念,用慘重的傷亡拖住了德軍東線攻勢,扭轉了二戰戰局……那時便是如日中天。隻可惜最後蘇軍再也沒有了這樣的制度。讓軍隊漸漸不知為何而戰。沒有了統一的信念,更遑論八十年代後期,蘇聯修正分子大肆抹黑自己國家的戰鬥英雄,社會劇變,讓匆匆接盤的俄羅斯即便空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卻也隻能呆呆看着祖國被解體蠶食。

毛主席在井岡山時說:“軍隊中的政治工作,讓這些士兵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紅軍廢除了雇傭制,使士兵感覺不是為他人打仗,而是為自己、為人民打仗!”

沒錯,不管什麼樣的年代,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目标,也就等于失去了前進的方向。“沒有夢想,沒有目标,被迫參軍,害怕戰争,軍隊壓迫,恐懼死亡,戰力薄弱”就成了普通人家參軍後的噩夢,也成了中國被迫挨打多年的卻無法好好還手的前車之鑒。

小時候和父親一起看《讓子彈飛》,一直敬仰毛主席的父親第一次看到,就覺得張牧之和他很像。“這電影啊,一定不簡單”是他說過的話。如今想來,那個即便已經身後卻仍影響着千千萬萬人的老人,真的一直擁有着我們難以企及的智慧和高度。

最後,《八佰》中的将士們,抗戰中身隕的軍民們,現在真的是你們用命換來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