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影視總是相輔相成,互為鏡像。随着新時期平安建設的闊步推進,好看的政法題材劇也在在熒屏上首秀,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現實題材政法劇《此心安處是吾鄉》,就是以觀衆喜聞樂見的影視語言,把平安建設工作搬上熒屏,鮮活刻畫出一幅基層政法工作者群像,用新穎的故事和厚重的現實意義,引發觀衆共鳴。

...
劇集開播收視率破1,在榜單上名列前茅,好評不斷,能獲得如此優異成績,最大原因就是抓住了平安建設的核心理念。劇中人物不是簡單依法治理、按章做事,而是從“心”出發,把“楓橋經驗”靈活運用到實際工作中,不斷實踐、歸納并創新,為百姓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也排除後顧之憂。小案例有大意義綜治中心自誕生以來,就因其獨特的基層性和服務性質,被稱為服務老百姓的“大超市”,雖然處理的多半都是雞毛蒜皮的矛盾糾紛,卻能夠投射出當下城鄉居民的生活狀态與精神面貌,是代表民生大計和民心所向的風向标。正如《此心安處是吾鄉》中出現的諸多案例,都是指向了當下都市的痛點和隐患,落腳雖小、意義重大。
...
僅在前十集中,就出現的很多既熟悉又新鮮的案例,因為母親自盡,三兄弟對地産商“獅子大開口”;“殺豬盤”無孔不入,化學女博士深陷其中不顧勸阻;老賴承包商欠錢不還還洋洋自得,債權人苦不堪言;乘客明明自己有錯在先,事故後卻揪着網約車司機要賠償,無一例外都是現實中成百上千真實案例的縮影。
...
當任重飾演的法學專家肖立明,帶着滿滿自信來到綜治中心就任,軟釘子硬杠子接踵而至,一度束手無策,隻能硬起頭皮,和夥伴們一起高接低擋,運用自己的畢生所學與生活智慧,與這些不良現象鬥智鬥勇,引發出一連串诙諧生動的橋段。例如肖立明死纏爛打卻毫無進展,被“老所長”傳授錦囊,聲東擊西逐一擊破,終于讓老賴浪子回頭;“老所長”馬失前蹄,錯把主任媽媽當成“殺豬盤”,被灌了一肚子麻辣湯,這些情節不僅讓觀衆得到充滿歡樂和緊張,反轉不斷的追劇體驗,還從中了解到基層政法工作者充滿酸甜苦辣的鮮活日常,體會到綜治中心的職責與意義。讓老百姓心有所依值得稱贊的是,《此心安處是吾鄉》沒有把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當事人放在對立面,進行非黑即白式的批評和糾錯,而是放低姿态,通過富有溫度的的視角,去真正感受每一件事背後所指的緣由,即便是最可恨的老賴唐浩然,内心也有柔軟的一面。隻有真正從心出發,設身處地,才能從根本解開百姓心裡的結。生活中沒有解不開的結,如果有,那就是你還沒有真正理解對方。就像在保護“殺豬盤”受騙者張哲的過程中,副主任張鳳嬌抛給肖立明的問題:你了解女人嗎?肖立明說:我沒有惡意,全都是為了她好。之後被張鳳嬌一語點醒:可是你并沒有從她的角度看問題呀。
...
這樣深入淺出的對話,明确了本劇的主題,表面看,綜治工作是為了處理老百姓的矛盾糾紛,更深的層面看,是讓老百姓的“心”有所依,心安定了,才能安居樂業,享受當下的平安生活。《此心安處是吾鄉》正是通過這些鮮活而又真實的描寫,表現基層政法工作者對“楓橋經驗”的傳承與發揚,讓觀衆更深刻地意識到平安建設的重要性,相信随着劇集不斷播出,精彩劇情持續推進,會影響到更多的人走進綜治中心,通過法律把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也是本劇的現實功能。
...
“楓橋經驗”落地開花蘇轼在九百多年前寫出“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意思是說,能夠讓我安心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電視劇《此心安處是吾鄉》作為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政法大劇,飽含着創作者劉衛兵對鄉土家國的熱愛與深情,在立足當下講好新時期“楓橋經驗”故事的同時,也以富有詩意的影像語言,描繪了一幅每個人都可以安心生活的美好藍圖。其實這幅藍圖已經随着平安建設的進程,綜治中心的職能與效果日趨完善,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展開,“楓橋經驗”落地開花,法治所在,山河無處不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