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關于清華大學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将目光放在了四個人身上,他們的身份是大學生,畢業生,青年教師,榮休老教師。

電影一開頭引用了《大學》裡面的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而這部紀錄片,幾乎很刻闆的将故事一一與這句話相對照。

整部紀錄片讓我感覺到最為觸動的反而是清華招生的老師對那個哭泣的姑娘說你要自己選擇,這是我們對你的第一個要求(大概是這樣一句話)。這也是我覺得整部影片中唯一一個符合「大學」的一個段落。至于其他的,我覺得應該把他們叫做清華大學比較合适。

整部影片隻展示出來清華大學的學生教師的風貌,也展示出來了清華大學的風貌,但唯獨缺了「大學」的風貌。這部紀錄片隻是描繪出了百年清華莘莘學子的個性,卻沒有點出「大學」的共性。這部紀錄片應該叫做「清華」而非「大學」。

The great learning,應該是面向所有學子學校的,而非站在頂尖大學來闡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你們唾手可得的機會,是普通大學生可能拼進全力也未必獲得的。普通學子可能敬佩錢易老師他們這些人為社會做出的貢獻,但僅僅隻是感激敬佩,無法引起普通學子的共鳴。

如果給高三的學生看的話,也許能夠激勵他們努力考清華,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它更像一部清華大學的宣傳片。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整部紀錄片可以看到清華老師兢兢業業為國家培育人才,但他們同普通大學的老師并無不同,甚至可以說同中國千千萬萬個老師并無不同。

記錄片中并未展現出頂尖大學的開放性包容性,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師生的選擇,大學的成長,原本可以以另外一種更為廣闊的視角來講述,但這部紀錄片把路走窄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究竟在說些什麼,中國的大學風貌是什麼,才是值得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