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閑來休息,和dq、jj一起賞析了《出走的決心》這個8.9分豆瓣高分電影,來說幾句吧。
最初關注兩性話題,是因為我的前女友是個女性主義的人,我心裡比較着急。因為女性主義本身最大的弊端就是在理論層是站不住腳的,作為中國人我們都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吧(漢代成語),女性主義關注的僅是社會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結果導向的意思,而以錯誤歸因的方式攻擊男性。以受害者的身份,天然免除了對自身境遇不好的責任。
說起電影本身,我全程都在感歎,是誰把你的腳剁了嗎?讓你55年沒有“出走”?你為了家庭付出,為了女兒付出,敢情全都是被迫的,沒有一點自己的良善意願?其實我們很多身邊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權利和權力的區别,即 distance between right and power。這裡不展開講了,說說我身邊的例子。
例子1:我上一輩的一個阿姨,高中時期也是經曆剛恢複高考的那段時間。家裡條件也不咋地,不太支持她讀書。然後她潛心積慮的與她的數學老師搞關系,甚至數學老師家帶孩子、做家務(也就是現在說的溜須拍馬),最後保送到北師大。例子2:jj的同事x是産品經理,x經常炫耀其作為女性在職場中的便利。這些不細展開了,懂的都懂。
第一個例子是想表達,人其實能做的事情很多。如果說身體懶惰是主觀懶惰,那思維的懶惰就是被動懶惰,很多事情是認知決定了你被動懶惰。
第二個例子是想表達,女性在生活、職場中擁有更多權利和便利。在這裡順便解釋一下,權利就像你工具箱裡的工具,你有的是使用權,而并非天然享有其工具成果。
言歸正傳,這個電影壞的地方在于打造了母女群像,讓xxn們覺得母女都是受害者,摟在一起相互慰藉,女性才懂女人。殊不知我身邊就有母女因為極端思維相互影響的案例,斷送了女兒的大好生活的例子,也害了女兒的孩子。這個電影也有男性群像,塑造男性更在意事業、認為供養者就了不起,不尊重女性的形象。其實我想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舍有得,男性也希望工作輕松點,也希望健康的活着,如果作為家庭整體考慮,工資高的一方當然應當更努力掙錢。
所以這個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 女性工作的歧視? 不,這隻會讓我覺得導演是法盲。在一線城市,工作性别、生育歧視賠償最高金額是5萬。女性遭到家庭冷暴力?可以離婚啊。反而在其中我看到的是對溫柔、無辜男性的迫害和指責。
可能在更高層次的角度,性别歧視、工作歧視、離婚問題,都屬于人的認知問題。這些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學習書本知識解決,我很厭蠢。但同時,這些問題也涉及到politic 的問題,因為有一些基層矛盾,對rule 本身不是壞事,Let conflicts sta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
我自身的經驗來看,我從小都是自我決策,基本不受環境及他人影響。父母很恩愛,從未有什麼大的争吵。所以這些xxn是否是被環境塑造成如此的,也未曾得知,總之,我覺得不可憐。
在某些範圍内,人窮了就去掙錢、認知低就多學習、找不到對象就多提升自己。古人的話再次應驗“窮則生變”嘛。
罷了,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