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東西》一比,高下立判,不是說《好東西》不好,但《出走的決心》才是真正屬于老百姓的女性電影。當時看《好東西》時笑得很開心,可看完仔細回味後才感到《好東西》經不起推敲,本質上還是一部小品電影,有點虛,而《出走的決心》則非常實,雖然更加嚴肅,但也更加真實,後悔沒有買票進電影院去看了

看完電影才感到我媽媽這一輩的女性是多麼偉大又多麼痛苦: 小時候為家裡減輕負擔,結婚了為丈夫服務,有了孩子圍着孩子轉,孩子大了又得帶孫子孫女,這一輩子都是他人的附屬物,别說是女人了,有時甚至稱不上是一個人。想想我姑連小學都沒上,到現在還不識字,唉,那時候重男輕女的觀念确實埋沒了不少人

同時我也慶幸自己還是比較幸運的,我的父親雖然是那種典型的爹味十足的人,而且和片中的孫大勇一樣總是把我媽當用人使喚,但他不窩囊,掙錢多,有主意,是真正意義上的頂梁柱,所以我媽還是比較佩服我爸的,家裡大部分時間也是比較和諧的“男主外女主内”。當然我父母的思想裡沒有什麼女性覺醒意識,也是受時代所限,沒辦法

片中有兩處吵架戲可以說非常真實了,一下子就把我拉回小時候父母吵架的場景,尤其是親戚來吃飯那場戲,太真實了,我爸也是這麼說我媽的:沒有眼色,不懂規矩。感覺這個場景都快映到我腦子裡了

片中的男性形象也不咋好,但我卻幾乎沒有任何反感,因為他們塑造的很真實呀,雖然孫大勇又爹又窩囊,但我相信現實中肯定大有人在,不像《好東西》裡的都是些妖魔鬼怪,我在現實中還從來沒遇到過,當然這個和電影的類型及表達方式有關。

而《出走的決心》裡女婿徐曉陽的形象就更加普遍了,我覺得他就是90後在中國傳統家庭教育裡長大的男性的典型代表,老實,有知識,接受了新的思想教育,但又被傳統的家庭教育理念潛移默化地滲透,還有直男般的粗糙,内心還是有點認為女性的天職是相夫教子。但整體人還是很好的,跟他講的道理都能夠思考接受。所以啊,女生談戀愛有事一定要說,真不一定是對方不顧及你的感受,可能他壓根沒往那方面想,千萬别讓男生去猜(扯遠了)

本片的音樂用的也恰到好處,高潮處渲染情緒的作用拉滿了,而《好東西》和《愛情神話》的音樂我個人覺得稍稍有點喧賓奪主了,當然總體也非常不錯。

最後說說缺點,就是方言,如果詠梅和片中李紅母親等等這些人再修煉修煉,操得一口流利的河南話,那影片無疑将更加真實,飯桌吵架那段就是李紅的普通話讓我有點出戲,反倒是配角演的非常真實,不像演的

最後,可惜又諷刺的是,這部片子應該是拍給我父母這樣的普通老百姓看的,但他們很少看電影,就算看也不會看這種電影,也就注定了《出走的決心》叫好不叫座,說實話我挺羨慕《好東西》的,至少它在上海有一定的觀影群衆基礎,而《出走的決心》拍的是河南的故事,會有河南老百姓去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