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全部給演員,編劇可以打負分嗎?第一次寫長評,看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吧。
第一集:一個150萬一年的常法合同居然不是高夥帶隊去的,僅讓一個高年資的授薪律師負責。這個授薪律師居然自己也沒去,讓一個初級律師去了,事先也不跟客戶打招呼,現場放段哭喪的視頻。喜劇效果是有了,如果真在工作中,甲方爸爸肯定覺得晦氣又沒有禮貌,鬼才跟你續約呢。事先打個電話很難嗎?這原本就是做事基本的禮貌吧。一個常法合同150萬是什麼概念?YQ前,一般的常法合同一年10-30萬,派駐公司的更貴一些。據說現在已經出現免費常法了,為了搶後面可能會有的訴訟和項目。所以150萬的常法不論在什麼規模的律所都值得高夥親自帶隊去談,這也是起碼的尊重和态度。當然,一般這種大标的的,正規企業都要競标,續簽也要。
第二集:甲方代表不知道為什麼從上海變成常駐北京了。王律請她在家裡吃飯,兩人各種裝,還是針鋒相對的裝。我算知道王律為啥升不到合夥人了。她情商是真沒有啊!現實中,一般不會設家宴。就算後來看到她熱愛料理,理解她把人請家裡。但一般也順着客人說。這劇裡看着不像甲方和乙方,倒像是較勁多年的老同學又久别重逢繼續掐。
第三集\第四集:終于有個新案子叫海象了。但在這部劇裡:海象、律所、投行、萬國的關系是非常混亂的,一直到這個項目失敗我都沒有厘清。先說律所,看鄭律師的意思,委托做盡調的是海象公司。但這家公司這次并不是要上市輔導,是尋求風投,它自己找什麼盡調律所呀,那是意向收購方要做的事情,或者意向收購方委托投顧去找。再說投行,顧名思義,投行就是做投資的,看劇裡的樣子,他們應該做的多為B輪、C輪等比較後面的,但後來,rechard讓男主去把投顧合同和萬國簽了。風投和投顧雖然都是兩個字,但意思可就差太多了啊!男主在的到底是投顧還是投行啊!而且女主好像這筆是按并購做的,萬國不是做風投的,是做并購的。并購和風投雖然都是拿錢買股份,但内在邏輯和關注的點完全不同好嗎?劇中法律盡調居然還包括盈利測算,你咋不上天呢?
另外,律所一般是簽了合同再幹活最後出報告的。現在競争激烈有先介入的,但不簽合同前不會出報告。随便說一下投顧行業也是。這個劇裡居然簽協議是最後一步。你前面啥都沒有,保密函也沒有,被投的企業憑啥給你資料,還天天開會陪你玩呢?
這個案子拍得糟點太多,完全沒有商業邏輯。編劇不懂這個行業可以不拍,拍拍男女主拉扯就挺好看的。
第四集還有個修電腦的橋段把我給弄懵了。就是電池壞了,換個電池要兩天?這不是訛人嗎?我家那個遊戲本,我自己找朋友換的都立等可取呢。
最後,我看到第五集也沒有搞明白這家律所是公司制還是合夥制。簽個合同要所有合夥人簽字。上海的公司常法找了在上海連分所都沒有的北京所。這些都超出了我的認知。後面的劇看不看随緣吧。男女主還挺和眼緣的,尤其女主。但真不能帶腦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