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巧合,之前看到預告短片,莊潔搭讪完陳麥冬,下了高鐵對他說,開車了嗎?捎我一段,陳麥冬說,開了,但是不方便,轉頭就走了。這就很戳天蠍那種莫名的點。

高冷且傲,然後搭配陳麥冬潇灑且帥氣的轉身,嗯,就很喜歡,由此開始我的追劇之旅(PS:後來網友偵探式看劇,陳麥冬果然天蠍座)

看完這部劇的感受,就那種很上頭且後勁賊大,總感覺一定要記錄下點什麼,才不枉在這樣的春天遇到這麼棒的現偶劇,因為是它,所以一切都值得。

關于死亡

劇中詞:死亡是最讓人無能為力的,也是最公平的,每個人的骨灰重量,都是一千八百克到三千一百克,它從不以成功或失敗論英雄,隻要存在過,就已經是意義了。

因為最近身邊最親近的朋友家裡遇到一些事情,在這個時間點上,看到這樣一部重新诠釋死亡的作品,讓我重新審視生命中這個很重要且無可回避的命題。何叔離世的時候,我在屏幕前哭的稀裡嘩啦,被那種意外的無力感,被那種想用力握住卻在飛速流逝的生命,被那種窒息的痛苦,緊緊地裹挾着;父母是擋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牆,當這面牆頃刻之間突然倒塌,我們就将直面死亡,這是多麼殘酷且現實,這需要提前多久去做多少功課才能慢慢學會?正如何袅袅所說,死亡爛透了,為什麼要接受這種教育?

陳麥冬為何袅袅讀了這段話,“當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科學家們曾有過一種猜測,你身體裡的億萬個原子,開始疏遠,不再受制于人類的形态,構成人身體的零件,像毛衣一樣被拆開,伴随着最後一次呼吸,這些原子開始分解,融入周圍的土地,原子形成了新的組織方式,它們成為了散尾葵的葉子,帶斑點的蝸牛,玉米核,甲蟲的上颚,甚至是鳥尾巴上的一根羽毛,但這些原子,每一顆都攜帶着之前的标記,所以生命并不會消失,隻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

劇中,廖濤帶着三個子女,在何叔即将參加風筝大賽的地方,用風筝将何叔的骨灰灑在了他生前最熱愛的這片故土,此刻,生命的意義得到了升華,悄無聲息卻也無處不在,閉上眼睛,輕輕呼吸就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充盈,眼淚再次溢出眼眶,但這次并不是難過,而是感動和慢慢釋懷,第一次以這樣直觀的形式感受到了生命的重量和意義,情緒在這一刻得到緩緩療愈,很多無解的答案,隐約着慢慢浮現心頭,這樣诠釋死亡和生命的延續,離開的人兒永留心間,留下的人兒帶着愛和力量,勇敢生活。--“正因為生命有大限,我們才應該更努力地去生活,去創造,去愛”

關于親情

母女情

劇中詞:跨年夜,媽媽說莊潔,你不看看現在都幾點了,正經姑娘,這鐘點誰跟人出去,跨年就是個借口,喝點小酒,找點樂子,最後吃虧的不還是女孩。

當時看到這裡的時候,隔着屏幕都感受到窒息,讓人忍不住想要趕快逃離這種環境,這樣的愛和關心讓人喘不過氣。媽媽明明想表達的是對莊潔的關愛,開口卻變成了指責。

劇中詞:莊潔和媽媽第一次敞開心扉聊男朋友,媽媽說,第一反應就是誰都不配,哪個野小子也别想把我閨女拐跑,當媽媽了解到莊潔對陳麥冬是真心實意的愛,勸說莊潔那就好好做打算。

我們80版的父母,很多都出生在50年末60年初,他們經曆了物資極其匮乏的年代,在那種連吃飯穿衣都憑票的年代,很多的育兒理念都來自上一輩的影響,棍棒下面出孝子,更多的說教方式都是大聲訓斥。對我們往往是心口不一,傷人的話語往往出自最親近的人;出口的話語往往也是詞不達意,明明想表達的是關心和關愛,但一出口,卻成了傷人的譴責和批評。我也是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才慢慢理解,父母沒有學過那麼多的溝通方式和技巧,所以我們就多走幾步,慢慢引導,好好說話。我曾對父母說過,我是第一次做子女,如果做的不好,請你們多多包涵,你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彼此都是在摸索着學習,所以我們一起多點包容,相互多點理解,畢竟大家都是第一次當任這樣重要的角色,所以還請多多體諒和換位思考,自此之後,慢慢的,和父母間也就少了一些劍拔弩張,多了些溫情時刻。

祖孫情

劇中詞:揚鞭簇車馬,揮手辭親故。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陳奶奶是一手把陳麥冬拉扯長大的至親,然而當兔孫30歲還不找女朋友,也不好好相親時,陳奶奶變得異常着急,其實還蠻能理解陳奶奶的,畢竟随着年歲的增長,想到當自己離開後,孫子身邊沒有适合的人兒,就真的變得孤苦伶仃了。所以趁着自己還在,每天都不停的奔走,為了兔孫的事傾盡全力,能使的招都使上,各種神助攻,還跑去找自己的老閨蜜,算塔羅牌。在陳奶奶的身上,感受到隔代親情的力量,他們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的愛着奉獻着,也很想把父母缺失的那份愛,給一起補上,嘴上說着兒孫自有兒孫福,身體卻很誠實的奔波着。

關于成長

劇中詞:莊潔說,因為車禍截肢,高中那會就有媒人來家裡說親,對方是小兒麻痹,所有人都默認,像我這樣的女孩,就該配個同樣有殘缺的人,但我媽教會我必須給現實上一課,隻要足夠優秀,缺陷不再是問題,所以我比誰都更用力的生活,想掌控,所有事情的主動權。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還蠻受觸動的,非常佩服莊潔的媽媽,在這樣人生重大的選擇上,從不糊塗,也沒有輕易的妥協,反而給足女兒力量和底氣,讓她相信通過努力配得上她想要的一切。也正如年少時的陳麥冬對莊潔說,隻要你不把殘疾人挂在嘴上,那麼就沒人把你當殘疾人。隻要是自己認準的方向,那麼就努力奔跑吧,隻有你可以确定自己的活法,想要什麼就去努力。所以莊潔30歲時可以坦誠的說,我的婚戀觀很現實,那些骨子裡介意我殘疾的男人,我能理解,但也瞧不上,因為讓殘疾成為問題的是他們,不是我。

劇中詞:去愛一個人,而不是等待被愛,這是從孩子變成成人的唯一方式。

去給予而不是索取去付出而不是計較去勇敢而不是逃避

因為内心豐盈,不懼給予

因為坦然真誠,不懼變化

因為強勁有力,不懼風雨

關于閨蜜情

劇中詞:人得多僭越才敢預報天氣呀,老天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辦事的,要學會順應,天下雨就撐傘,出太陽就曬被子,來什麼接什麼,還得高高興興的,至少得學會謙卑,知道人類渺小,都無能為力。

老年閨蜜情:林奶奶和陳奶奶,從小手拉小手,一直到老手拉老手。林奶奶在給陳奶奶的告别信中說,我挺滿意自己的結局,也請不要為我遺憾。你和我都是曆經世事的成熟老太太啦,應該明白,受傷曆劫,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相互陪伴到老、相互扶持的閨蜜情,直到生命的終點時,都令人如此動容。

青年閨蜜情:莊潔和王西夏,當莊潔做錯事,和王西夏傾訴的時候,王西夏可以毫不留情的罵莊潔,這樣的人間清醒的閨蜜,讓人羨慕不已;終于不再是無腦站隊,不論你做的是對是錯,都一股腦的支持,哪怕前面是泥潭,也要和你一起跳下去才能彰顯我們的情誼;而是認真和你分析利弊,明知前面是火坑,就是要用“最惡毒的”言語把你罵醒,清楚告訴你不要往裡跳,希望你我的身邊都有這樣智商始終在線的閨蜜,因為這樣的閨蜜可以讓你少掉幾回坑,少摔幾回跟頭。

關于愛情

劇中詞:

莊潔:現在早就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年代了,我們要的是價值觀趨同,精神上能對話,相處起來愉快的人

陳麥冬:你教會了我愛情,接下來,就讓我們學着去愛吧~

這是一個雙向救贖的故事;這是一個在相互了解的過程中,彼此治愈的故事;這是一個不要誰為誰犧牲,彼此相互尊重,“及時行樂”的故事;這是一個彼此學會愛與被愛的故事;這是一個我知道你的付出,你也同樣會疼愛憐惜我的故事。

借用李健的話,愛情沒什麼好講,好的愛情讓人如虎添翼。

最後,感謝導演(飾演繁花裡小賣部的老闆),編劇,所有主創,還有男女主演,所有演員,是你們讓2024的春天注入了許多明媚的色彩,讓很多的人兒,在這部劇裡,或多或少,或輕或重,得到一些,理解一些,也更釋然一些。這部劇的很多運鏡都非常有韻味,把泉州這座半城煙火半城仙的城市,拍的極具人情味和煙火味,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之前那不為人知的魅力;同時光影的呈現很獨特,很多場景的光影拍攝運用的很明媚,給人以力量,像一顆清新的薄荷糖,滋養視覺的同時溫潤心脾。希望内娛有更多這樣優秀的、用心的作品,僅以此,獻給2024年春天遇見的這部好作品,寫下這些也緩解了看劇上頭的後勁。不負遇見,江湖再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