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打開b站,非常欣喜地看到《再會長江》更新了。但是這份欣喜在第9集進展到一半時戛然而止,因為導演說“這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集了”。突然我的腦海裡浮現出了第一次在b站的紀錄片頁面點開它的畫面。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對我而言充滿吸引力。在那之後,我連續6天把已經更新的集數全部追完,之後便進入了漫長且痛苦的追更過程。現在它完結了,窗外一片生機。

拍攝《再會長江》的動機并不深奧,因為十年前導演任職于NHK電視台時拍攝過《長江天地大紀行》。十年後,長江變成了什麼樣,十年前在紀錄片裡出鏡的人怎麼樣了?提出這樣的問題乃人之常情。不普通的,是導演和團隊的行動力,他們再一次踏上了世界第三極,開啟了6300多公裡的追尋之旅。

我想對于觀看過這部紀錄片的觀衆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第2集。10年前抱着小羊等待和遊客拍照的茨姆真的完成了她的夢想,她開辦了民宿,擁有了自己的事業,不再怯懦,成為了閃閃發光的大人。這一切都是世俗語境下事件最好的發展狀态,滿足了大衆潛在的主流期待。剛剛看完第9集,不得不說,導演請茨姆到南京遊玩是非常明智的。如果說十年前,節目組帶茨姆去上海是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迹的話,那麼我認為這一次茨姆到南京是使她的事業再上一層樓的階梯。她在南京的民宿裡沉浸式地錄像,學習掃碼點單的技巧,念念不忘婚禮場景的布置與安排。我相信行動力那麼強的茨姆在回到香格裡拉後,會更加積極地改造自己的民宿,吸引更多的客源。

茨姆的故事宛如奇迹,重慶棒棒的故事則讓人無比心酸。我不忍往下看,我相信大巴車司機與棒棒的沖突不止會發生影片中記錄的那一次,也許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發生很多次。棒棒是托起重慶發展的生力軍。他們長期被酷烈的太陽直射,用一根棒棒和單薄的雙肩扛起大于自己體重的貨物,古銅色的皮膚和凸顯的青筋是他們的勳章。曆史在發展,可能他們有朝一日也會被完全取代,但是無論如何,以自己的勞動賺取報酬都是讓人尊重的行為。他們年紀大了,背駝了,說的重慶方言越來越少的人才能聽懂了,可是這都不是他們被欺負、被羞辱的理由。

第8集一天四次給江豚喂食的丁師傅也給我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他十年前就在給江豚喂食,十年後,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當兩次拍攝的畫面重合,除了衣着,他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除了喂食,丁師傅還要關注江豚的排便情況,以此為依據向科學家反映它們的生理狀況。在導演詢問丁師傅能夠堅守那麼久的原因時,他的回答中沒有華麗的辭藻,隻是一遍遍重複,不希望江豚步白鱀豚的後塵。那麼平凡的話語卻讓人肅然起敬,我無意把丁師傅拔高,但在我這個空洞的理想主義者看來,丁師傅是真正腳踏實地的理想主義者。責任不宣于口卻在心。他是普通的中國人卻又如此偉大。導演與丁師傅同時喂食時,江豚紛紛遊到了丁師傅一邊,去吃他手裡的魚。人和江豚是兩個物種,《衆神之地》裡提出了十分不易回答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尚且有摩擦,人和白海豚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種,怎麼才能真正地溝通呢”,或許在丁師傅看來,他和江豚是可以溝通的吧,是靠時間的積澱和捧出的一顆真心。

如果用詞語來概括《再會長江》,我會選擇“神奇”和“真誠”。十年前在江岸遇到的人還能再遇到,而且大家彼此還都記得,呈現在鏡頭前的激動與感慨做不了假。雖然我沒有像導演一樣全程行走過6300多公裡的長江,但跟随者他的鏡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母親河的偉大。第9集裡茨姆伸手去感受長江水,導演在一旁說“這裡也有從沱沱河流過來的一滴”。我認為這個場景是全劇最棒的,從源頭到入海,從涓涓細流到寬闊江面,長江始終在奔騰,正如長江兩岸人們的生活,蒸蒸向上,奮鬥不息。同樣還是在第9集,導演真情流露“我真心地喜歡中國和中國人”,所以我非常自然地融入到了中國人的圈子裡。在這個系列中,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真誠。大家都在彈幕裡開玩笑說,采訪不是導演的工作,蹭飯才是。但是不要忘記吃飯是最家常最具煙火氣的行為,能夠接受外來的團隊在自己家裡吃飯,如果不是真正從内心接受是無法做到的,必然是感受到了對方釋放出的善意才願意施與同樣的善意。如此,屏幕前像我一樣的觀衆又怎會不受到觸動?

10年了,長江的生态變好了,人們依然在熱氣騰騰地生活,導演通過鏡頭呈現出的人本主義還在,這一切都令人欣喜。那麼10年之後呢?就讓我們相約2031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