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读过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完后大为震撼:原来还有这样的学校,原来还有这样的校长,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完全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

书籍讲述的是黑柳彻子的童年经历,也是守护神小林校长、耐心的老师和家长、一群天使小豆豆们,共同谱写的一个关于生命和教育的童话故事。

观看电影版《窗边的小豆豆》,我重新感受了一遍当时的心情,和小豆豆一起经历了自由、纯真、温暖的巴学园生活。

...

小豆豆是个自由的孩子,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这样的她无意中多次破坏课堂秩序,被原来的学校劝退了。

如果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校长,小豆豆肯定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所谓的规则束缚着,时时处处都是无所适从,在不知所措中长成一个标准的大人,一个小心翼翼的、看别人眼色行事的大人。

妈妈带着小豆豆去新学校面试的路上,还在担心这件事情,而小豆豆则和妈妈热烈地讨论着将来要当售票员还是当间谍。

...

新学校巴学园的校门是两棵大树,教室是六辆电车,小豆豆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巴学园。

为了在巴学园的电车教室上课,小豆豆说服小林校长,让自己成为了巴学园的学生。

小豆豆是如此的喜欢聊天,而小林校长是如此的善于倾听。

小豆豆把自己能想到的话全部说完之后,有点难过地问校长:“为什么大家都叫我怪孩子呢?我明明是叫小豆豆啊。”

小林校长站起来蹲在小豆豆面前,抚摸着她的头说,“你其实呢,是个好孩子哦。”

在随后的巴学园生活中,小豆豆听到小林校长无数次那样夸她,“你是个好孩子”,是小林校长的肯定,让小豆豆成长为了一个充满能量、天性自由、颇具个性的大人。

...

电影中,第一天上学的小豆豆,在电车中经历了奇妙的旅程,电车载着她上天入地、去到了世界上所有的角落。

这是小豆豆的想象,也是电车教室的真实作用。

电车是教室,也是知识殿堂,是游乐园,是潜水艇,是宇宙飞船,小豆豆在电车中汲取了无数的知识,跟着宽厚、开明、有创意的老师们探索了无数世界。

孩子们每天早上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中午大家一起在食堂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下午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去附近的田野散步,小豆豆和同学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放学后也不想离开学校。

大家想看新的电车如何来到学校,小林校长知道后,让孩子们回家拿睡衣和毯子,在半睡半醒的等待中,小豆豆和同学们看到了电车以何种方式在凌晨来到巴学园,并且变成了一座图书馆。

小林校长还专门为患了侏儒症的高桥君设计了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让他每一年都能在比赛中夺冠。

妈妈和小林校长,一直都很尊重小豆豆的意愿,没有从大人的角度逼迫、说教,而是让小豆豆顺着自己的意愿成长,她的天性和才能被保护的很好。

...

无论书籍还是电影,我最喜欢小豆豆找钱包的情节。

小豆豆心爱的钱包掉进了便池,她从校工那里扛了洒水用的长把舀子,找到厕所的掏口,一点一点舀出粪便,想要找到钱包。

上课铃声响了,小豆豆依然在找钱包。

小林校长走过来,问:“你在干什么呢?”

小豆豆边舀边回答:“我的钱包掉进便池里了。”

小林校长说了一句“这样啊”,就转身离开了。

午餐时间到了,小豆豆依然在满头大汗找钱包。

小林校长出现在窗口,问:“找到了吗?”

小豆豆回答说“没有”。

小林校长说道:“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

说完,他又像刚才那样走开了。

放学的时候,小豆豆还是没有找到钱包,她按照小林校长的要求,把厕所掏口及附近的地面打扫的干干净净。

她对小林校长说:钱包没有找到,但是没关系,因为我努力找过了。

小豆豆在找钱包的过程中解决了痛失钱包的情绪问题,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始至终,小林校长没有惊诧,没有责怪,没有评价。

我喜欢甚至崇拜小林校长的这种不作为。

...

除了小豆豆,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孩子是泰明。

可爱西瓜头发型的泰明,患了小儿麻痹症,走路很慢,不好意思和大家一起去散步,一个人躲在电车教室看书,虽然这些书他都已经看过了。

在小豆豆的帮助下,泰明爬上了树,勇敢地去游泳池玩耍,一起参加两人三足,比赛掰手腕。

泰明逐渐克服了疾病带来的自卑。

两人的相处一直很融洽和谐,饥饿的时候唱歌,在雨中嬉戏玩耍,临别时送给小豆豆《汤姆叔叔的小屋》。

电影中,大家和泰明告别的场景美丽又忧伤,小豆豆悄悄地和泰明道别:

也许,等我们长大以后,有一天会在什么地方碰到。那时候,要是你的小儿麻痹症治好了,该有多好啊!

...

关于教育,小林校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巴学园的经历成了孩子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孩子们像树木一样,自由自在地成长,长出了丰盈茂盛的灵魂。而巴学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

巴学园毕业的孩子果然都很厉害,“怪孩子”小豆豆成为了日本著名的作家和电视台主持人,还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其他同学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1945年,巴学园在战争中被烧毁,小林校长看着燃烧的巴学园,对身边的儿子说,“下次建个什么样的学校呢。”

小林校长终身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对学生爱和对教育的热情,比吞噬学校的烈焰更加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