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莎對自己一直堅信的“法律下的真相”,産生了巨大動搖。泰莎醉酒之後,明确拒絕男同事,卻依然遭受侵犯。在經曆巨大痛苦糾結後,泰莎選擇報警将侵犯者告上法庭。作為律師,泰莎十分熟悉整個審判流程,她深知案件勝訴的可能性十分渺茫,她知道對方律師會找出自己口供的破綻,而陪審團根本不會相信她。可是她依舊願意揭開傷疤,依舊站在法庭大聲喊出女性的聲音,面對身後千千萬萬的女性,她堅信有些事情必須改變”。
可以說法律有漏洞,但和性别沒關系,強行和性别拉關系,還拉得這麼牽強,真的抽象。
“可是她依舊願意揭開傷疤,依舊站在法庭大聲喊出女性的聲音,面對身後千千萬萬的女性,她堅信有些事情必須改變。”
這裡其實牽強得要死,那偏袒女性所制造的一系列冤假錯案以及相關電影也不少吧,可以說這是男女都有受害的一個法律症結,偏偏什麼父權什麼女權強行加碼。評論區搞得一個性别很壞,另一個性别很蠢的衆生相出來一樣。男=理性的壞,女=感性的蠢,兩個性别換着法的罔顧事實,實在看不出誰正義,這電影純純女權玩具罷了。
女權主義者的誕生源頭是什麼呢?那就是雄競沒能力,雌競沒優勢。不講事實不講依據,靠杜撰憑直覺,感覺地球圍着自己轉,三天兩頭被迫害妄想一下,然後依靠絕對“感性”的正義情緒怨天尤人,難怪這個群體一直沒啥實踐成果。
抽象的情緒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