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资深拿破仑的粉丝,可以说看过所有拿破仑相关的电影,乃至拿破仑同一时期,描写他对手们的电影,所以以下评价,可以说相对中肯。
要想拍拿破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他的人生太多戏剧,太多转折,他曾经掌控大半个欧洲,结果败给了时势;他曾经和约瑟芬拥有过轰轰烈烈的爱情,结果为了继承人的问题,却不得不离婚;他优秀的将领们,有的追随他一生,随他流放,有的受他提拔,最终却和他反目。
查理卓别林、吕克贝松、斯皮尔伯格,都是拿破仑忠实的粉丝,吕克贝松做了十多年的筹备,跑了很多拿破仑打过战役的地方,斯皮尔伯格在《幸福终点站》里,融入了大量拿破仑的故事作为男女主的对白。可惜他们都没能拍摄这个传记电影,所以说这次可谓大饱眼福。其实早在雷导多年前的电影《角斗士》里边,我就对小丑扮演的国王很是赞许,觉得神似拿破仑,没想到多年以后终于如愿。
4星,2星给宏大的战争场面,1星给严谨的服化道,1星给还算完整陈述的拿破仑、约瑟芬的爱情。扣掉的1星,是因为少部分史实没有做正确直观的陈述,可能会对观众造成误导,如果多加点人物内心旁白,可能会描述得更健全,以及拿破仑,一直都是将才,电影很多个桥段,感觉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小排长。
先讲讲片子中我认为牛逼的点,拿破仑在埃及、在土伦、加冕,都很严谨的参考了当时的油画,拿破仑和狮身人面像对视、看木乃伊的那一幕,就是对油画很好的还原。以及服化道,严谨还原了拿破仑各个阶段的着装。
后讲讲,作为那段历史爱好者眼中看来,片子的瑕疵:1是土伦之战中,拿破仑其实是受伤了的,他的小腿被敌人刺穿,那也几乎是他戎马生涯中唯一一次受重伤;2是拿破仑从埃及回法国,是因为当时的法国已经岌岌可危,他一年前在意大利取得的各种战果,由于他远征埃及以后,被反法同盟们侵略殆尽,所以他才冒险回国。从拿破仑回国后,到雾月政变,期间为什么拿破仑有那么大的声望?就是因为当时的法国人眼中,拿破仑不管在意大利,或者在埃及都打了胜仗,很多人把他当做了救星。(但电影里的陈述,是他为了约瑟芬,扔下了部队擅离职守);3是拿破仑征俄失利,到退位,过渡得太快了,在这里讲一下背景,拿破仑从1799年掌权,一直到1811年,粉碎了多次反法同盟,把法国建设成了艺术之都,最大程度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果实,原本统制法国的波旁王朝,不得不流亡海外,(片中,拿破仑回到法国后,对臃肿的路易十八有过一段短暂的描绘)也可能是拿破仑的这十年太过于顺利,导致当俄国不同意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的时候,拿破仑决定征俄,在征俄失利以后,他的对手们再次联合起来对付他,经历了1813年、1814年的一系列抗争,拿破仑失利了,敌人兵临巴黎城下,才有了那一段退位;4是拿破仑在电影中,和约瑟芬很亲密,虽然历史中确实如此,拿破仑的随从们回忆,拿破仑经常当着人亲昵约瑟芬,让身边人都很尴尬。导演过度展示了这部分内容,对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可能觉得拿破仑比较昏庸吧。
不懂那段历史的人,看着或许会吃力,但这不失为近几年的一个人物传记的好电影。此外,安利1970年拍摄的《滑铁卢》,对拿破仑1815年的一小段历史进行了还原,场面也很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