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少7》如水,温吞、舒服、悠扬,《花少5》如酒,浓烈、炽热、醇厚。
我在看收官的时候我就在想,其实这就是一个短暂的summer camp式的乌托邦。
在来到这个节目之前,《花儿与少年5》只是一个综艺,一份合约。七个人可能只是在工作的时候有交集,泛泛而不深入。或为名、或为利,也可能是为心,如王安宇所言,为了找回在工作中失去的生活,而来参加这档节目。
在这档节目结束之后,余温仍滚烫着。七个人会在微博互动,会在线下聚会,网上说“单看着七个人涮火锅就能看几集”。情意会被岁月酿造得越发醇厚,也可能只剩一地余烬。比如被衍生节目消耗,比如粉丝之间的冲突。
但在那二十多天的旅程里,他们逃离了现实世界,来到这个叫做《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的乌托邦,做了一回自己。这个乌托邦里不止有极致的景,更涌动着绵绵情意:人与人的情,人与自然的情,国与国的情。当然,这个情包括但不限于正面的友谊、喜悦、感动、感激、震撼,也还有负面的摩擦。正是在摩擦中,这七个人在更契合的同时,也洞见了自己。
大家会给彼此偷偷准备小惊喜,也能在变动中享受意料之外的当下。“成长”是他们的关键词,王安宇第一站当导游的时候敏感、焦虑、心思重,生怕有一点做得不好的,害怕意外来临时的变动,在下一次当导游时,能明显看到他的进步,更自洽更自如;二姐秦岚在第一天当导游时一直攥紧钱袋子,“太贵了,算了”挂在嘴边,沟通过后不再患得患失,学会了旅游的奥义——体验第一;小妹赵昭仪因为咖位最小,害怕难以融入大家,害怕被网络审判而用大大咧咧的言行掩饰心底的小心翼翼,却在星空下被秦岚的一席话治愈“像星星一样,为自己闪耀就好,喜欢的人会看见”。
这档节目也让他们在观众眼中从纸片变得立体,让他们探索出了另一个自己。秦海璐不只是一个霸道大姐,她也经常像小女生一样撒娇;辛芷蕾也不是普罗大众印象中的野心勃勃的蛇蝎美人,其实是一个大憨憨,她不只是现实中的“姐姐”身份,做了一回妹妹,照顾着别人的同时也被人照顾着;红毯上的迪丽热巴高贵、冷艳、气场全开,但节目里却是中二病少女与认真细致好学生的复合体;弟弟胡先煦看似随意散漫,实则大智若愚,通透,心里都明明白白的。
他们记着彼此,也被彼此记着。这也不单是指七人之间,也是他们与摄像组之间。每一次个人特质的总结,都有过往片段的回响。一次次的call back,一次次花少团对导演组的回馈,一本本被导演组亲自踩过点谈过店的路书,都是台前的人与幕后的人的双向奔赴。
大姐秦海璐在收官时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成年人的世界是不自由的,她要做妻子,做女儿,做妈妈,做演员,做导演,做编剧。感谢《花儿与少年·丝路季》让她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天里做了一回自己。
花少5是构筑于当下时间、当下地点、当下所有人之间的桃花源,梦醒了,余温尚在,却也不复当时。小胡说,讲一辈子很肉麻,但有些事情确确实实是一辈子一次。
“天真的幸福的流浪
才让我们忽然懂得了故乡
多一点点的梦想 再 多一点希望
回忆 向往 都在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