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剛看完的時候就想寫點東西,奈何有拖延症,一拖就拖到了三刷後,好處就是發現了更多細節,壞處就是想說的越來越多,話痨犯了。
首先結論就是,無論站在什麼角度來講,《射雕》好看!是那種後勁很足的好看!我對它的觀感是很明顯的一次比一次更好的。
在短視頻盛行,短劇鋪天蓋地的快餐時代,商業片好像是電影圈的唯一出路,我們在社會的種種壓力下,也更傾向于去選擇一些“燃、爆、爽”的片子,來給自己找一個情緒的出口,可是當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是類似東西的時候,人是會疲勞的,情緒拉滿的副作用就是會讓人的精神更空虛,這種時候是需要把節奏緩下來的,我覺得《射雕》就是一部能讓人緩下來的電影。
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片,主要講靖蓉兩個人互相尋找,我不能說這個觀感是錯的,而是覺得能隻把它當做一部愛情片的人,生活一定很單純美好,應該挺幸福的。
郭靖初入中原,從黃蓉那知道了什麼是江湖紛争,為了搶地盤,争高下而喪命,他說草原管這叫戰争,我覺得這個時候他應該還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戰争,可能隻是聽他的安達提起過。而和黃蓉失散後,他在尋找她的過程中親眼目睹了戰争後的遍地屍骸,這個“江湖”未免也太大了。
郭靖第二次找黃蓉,他得知蒙古要借道宋境,因為之前看到了戰争的殘酷,不忍百姓流離失所,于是剛離開草原的他,為了保護故土暫時放棄了尋找黃蓉,趕回草原阻止大汗。
郭靖第三次來中原,已經不是單純的為了找黃蓉而來,他是想參軍,隻是恰好看到了“桃花酒焖雞”,得知黃蓉也在這裡,而黃蓉深知郭靖不會棄大宋于不顧,在這裡立滿了代表家的“桃花酒焖雞”牌匾,迎接郭靖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鄉。
找黃蓉從來不是故事的主線,在這條明線下面的暗線才是真正的主線,從護一人到護一城,從護一城到護兩國,學一身武功不該是為了争強鬥勝,有一身本事也不該是為了南征北戰,而是為了守護住自己想守護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俠之大者。
演員的話,郭靖我真的一秒代入,毫無違和感,沒有裝傻扮拙,也沒有優柔寡斷,從初入中原的善良真誠到對抗大汗的堅定果敢,他的整個狀态也在随角色的成長而改變,過去每次面對大汗,郭靖都是以仰視的角度去看這個自己崇拜的義父,草原的戰神,眼裡是敬畏,而最後,他坐在馬背上,不卑不亢的平視着對面的大汗,敬畏依舊,卻也多了縱死不悔絕不退讓的無畏,你能肉眼看到他細微的變化。
華筝更不用說,一改過去柔柔弱弱的形象,變成了英姿飒爽的草原公主,敢愛敢恨,哪怕郭靖不喜歡自己,也不會自憐自傷,對待情敵既不搞雌競,也不會像其他影視劇裡的助攻女二,去告訴郭靖黃蓉來過,“看緣分吧”她從黃蓉那學到的話,最後還給了郭靖,形成了一個閉環。
我也看了很多對黃蓉的評價,确實是珠玉在前,所以争議比較大,其實我覺得黃蓉是什麼樣子,要取決于電影的背景,如果這部電影裡面,黃蓉是俏皮可愛的,那我其實很難相信她會和郭靖一起守護宋城,對抗蒙古大軍,“靖哥哥你理他們做什麼,你不要去啊,太危險了,我們走吧,和我回桃花島啊”,這倒像俏皮版黃蓉會說的話,那和俠之大者的主題就太不貼了。而這個背景下的黃蓉,她應該是機敏聰慧的,責任感不輸于郭靖的丐幫幫主黃蓉。
劇裡有一個細節,就是黃蓉脖子上的索命環,我看第一遍的時候以為她是為了遮蓋所以給索命環纏上了布,但是後面再看的時候我發現索命環是有氣孔的,這個氣孔應該是怕蛇在裡面死掉特意留的,她用布把氣孔堵住,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她也在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困境,而不是坐以待斃。最後華筝想用硫磺的時候也是摸索到氣孔,剪開氣孔的位置,灌入的硫磺。電影裡有很多這種可以邏輯自洽的情節設計,真的看的人很舒服。
作為這部電影的最大反派歐陽鋒,梁家輝老師更是貢獻出非常精湛的演技,甚至最後走火入魔整個妝造對面部影響非常大的時候,也能看到非常細微的表情和明顯的情緒變化。最後和郭靖的對戰,更是全片的高潮部分,武俠片和功夫片的一個區别就在于武俠片裡的武功不講究拳拳到肉,而是通過以氣禦力,借力打力來體現的,所以基本不會有直接的碰撞,但仔細看,每個氣流的碰撞和出掌的方向,也是吻合的,并不是亂做一氣。
歐陽鋒有句台詞,我印象很深,就是郭靖告訴他他練的九陰真經是假的,他說了一句“赢了就是真的”,這句在我看來是有些諷刺意味的,太多人在意的隻是結果了,無所謂黑白是非對錯,以結果為導向成了大衆的選擇,但這其實是不對的,過程很重要,對的過程更重要,混淆是非對錯的結果,哪怕是赢了,也是短暫的錯覺,假的就是假的,永遠變不成真的,也永遠赢不了!
電影真的有太多内容可說了,這篇影評越寫越多我也是沒想到,更多的還是要自己去體驗和感受,真的,慢下來,就會發現《射雕》真的值得。
其實還想誇一誇徐克導演的鏡頭美學和浪漫武俠,但感覺一說又收不住了,真的拍的太美了,還有就是電影有删減我們都知道,我想說能把《射雕》拍成電影,把大緻人物關系脈絡講清楚并且突出了自己想表達的主題的可能隻有徐克了,而在有删減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劇情完整,細節滿分,邏輯缜密的,就真的隻有徐克了,功力太深了!
最後說一說電影内容以外的事
電影上映前,我有想過會不平靜,但真實的情況還是刷新了我對這個圈子認知的下限,以預售第一的成績收獲了16%的排片,并且在上映第四天下降到6%,甚至在三四線小城的電影院裡“消失”。
過去不知道電影院的午夜有那麼多場次,給你排了你就要買,要不然會說你們上座率不行;不知道影院的設備會經常故障、臨時換片;更不知道影院會自己拿座位拼字,自導自演來引戰。
過去不知道粉絲支持自擔電影是不應該算票房的;不知道路人不能誇一部電影,因為誇了就要被私信辱罵,就要被安粉籍;更不知道上個電影是要被安排一堆黑rs的。
我們評價一部電影前總會說,觀影感受是主觀的,喜歡或不喜歡都正常,但這種觀影感受起碼應該建立在看過的基礎上才對,哪吒99萬人看過,唐探36萬人看過,封神34萬人看過,那基于這些數據,看過射雕的44萬人的票房在哪裡呢?
“人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這句話最近好多人說,而太多人一邊說着,一邊試圖用這座山壓死一個人。真的希望一些人,哪怕做不了移山的愚公,也不要做山上的石子吧。
遲來的《射雕》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