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前:名成八陣圖

        (文/火神紀)

這是中國大片裡拍得最像史詩的一部電影。

陣容很強大麗華;然而,内容卻很平直空乏。——火神紀。題記。

《赤壁》(上)。我們是不是應該如此稱呼這部電影呢。或者直接稱它為《赤壁》前夕。在我看來,這是一部既非演義又非史實的史詩電影,這也許也可算為這部電影的一個成功之處吧。既避開了演義的無稽精彩,也逃開了史實那種直白的無情。

也許,好在《三國》還有許多版本,于是改編《赤壁》也并非全無可改編之處。在演義之前,周瑜并不是那個小氣量并且“既生瑜何生亮”的公瑾,而是一個文武全才的周郎。有人驚歎于《赤壁》僅為周瑜作撰而抛開了最大行王道的諸葛亮,那僅僅隻是對史實的無知罷了。

為周瑜作撰也并無不可。畢竟,沉寂于曆史的公瑾總被作為諸葛亮的陪襯而不受重視。或許,是時候重建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的雄姿英發及其儒将風采了。在這部電影裡,周瑜的風頭多少蓋過了諸葛亮;他人所诟病的這個點在我看來是這部電影最難能可貴的所在了。

當然,說三國不說諸葛無疑是愚蠢的。所以,成為這部電影笑場的那幾句頗有點冷幽默的諸葛對白是必不可少的。而這部作為上卷的《赤壁》,與其說是公瑾作撰,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名成八陣圖;隻不過依舊是為了下卷的公瑾傳做了底蘊深厚的鋪墊。

由這部電影所鋪墊的,我所想像中的下卷應該是更大筆墨地描繪周瑜而非諸葛。因為僅就上卷來看,對于諸葛的描繪顯然比不上周瑜。金城武版本的諸葛亮更像是一個穿插于整部電影的一個線索而非重墨描寫着重塑形的主角,梁朝偉版本的周瑜才是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

赤壁之戰是整個三國時代中的轉捩點;之後,天下三分,吳蜀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這部上卷所描繪的并非赤壁之戰,而是赤壁之戰前的夷陵之戰,劉備軍事集團戰敗并求救于吳郡孫權,二者結成盟軍共同抗擊曹操八十萬大軍來襲,曹操水路佯攻而陸路偷襲,兩千兵馬試探吳蜀聯軍虛實的小戰鬥。

諸葛亮擺下八卦陣盡數絞殺了曹操的兩千兵馬。看得出來,重現諸葛八卦陣在上卷實為重頭戲;奈何,在我看來整個場景之華麗的确足以叫人驚歎,而鏡頭語言、表現手法以及對人物的塑造手法都顯得單調,乏味得叫人昏昏欲睡。

我承認吳宇森把這部分拍得非常華美,然而拖沓并且不停重複着劉備麾下的幾員大将來回不停地拼殺,如果僅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話,那麼我想說,其實他們的勇冠三軍早在之前的夷陵戰敗中表現得淋漓盡緻了。兩千人殺得如此費盡氣力,而吳宇森又拍得如此細緻——我實在有點懷疑,在下卷裡——他們是否有能力抵擋住八十萬大軍的強勢來襲;而他又是否有能力駕馭得住火燒八十萬曹軍的大場面呢。

演員方面,梁朝偉完全展現了他全面的演藝才能。之前的許多文藝片的成功之後,這部電影裡他的表現顯然再一次證實了他依舊有能力出演動作片角色,雖說稍有吃力。最如魚得水的也許要數胡軍了,他的勇猛版本的常山趙子龍比起劉德華那個深度版本來說絲毫不遜色。張豐毅、張震和金城武的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交足了成績。

而女角方面,從整個時代背景而言,她們注定了不大可能有太出色的表現,畢竟那是一個戰争年代,而且是一個完全男性的時代。相比較而言,趙薇的戲份要比林志玲多,而可拓展的表現也就相對更多,所以趙薇顯得要比林志玲更出色就顯得不大奇怪了。林志玲在全國各地的首映禮上不停地說“小喬如水”,承認自己的角色如花瓶擺設,多少有點無奈。

這部電影給我們承許了希望。因為單單這兩千人馬的試探性進攻,它就已經呈現出了如此精誠的态度以及如此繁複的鏡頭;那麼,等到了真正的火燒赤壁之時,它又将通過什麼樣的鏡頭來給我們重現那個硝煙滾滾的古戰場呢。這是期待之所在。

然而,這部電影同樣給我承許了擔憂。如上面所說,僅僅兩千小股人馬的試探性攻擊,它就如此費力。那麼,火燒八十萬的大場景估計會完全超出了這部電影的負載能力。精誠的态度意味着事無巨細的描繪,而繁複的鏡頭則意味着冗長和乏味。我對下卷最擔心的,莫過于吳宇森對于這二者在尺度上的把握。

把一個已成經典并且早已脍炙人口的故事拍成一部電影,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故事最後的那個結局我們一早已經知曉;故事将如何發展下去的那個過程我們一早也已經知曉;甚至,故事裡每一個細節将如何去推動某些支劇情的發展,我們一早也還是知曉。

這樣一來,作為一次藝術創作行為而言,其可發展的空間就變得非常狹隘甚至無處伸展了。次之,既成經典而再去翻拍;這本身也基本上否斷了自己的這次創作行為可能也成經典的路途。

另外,如何去翻拍同樣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思索的問題。完全忠于原著是不可行的,因為那将使其整個創作行為變得毫無意義,像一次徒勞的重複而被人所诟病;完全偏離于原著同樣也不可行,因為一個熟悉的故事被徹底地改頭換目是大部分人所無法接受的。

因為熟悉而有所期待,因為期待所以失望,因為失望所以責備。每每有大片上映,因為責備而誘發的口水之戰雖說看起來挺像是變相的宣傳,然而也足以淹沒所有那些勞心勞力的創作時間裡每一個不眠之夜的艱辛。

然而就算如此,中國電影對于改編經典之風卻依舊盛行。縱然可發展的空間并不大,縱然每每似乎吃力不讨好;縱然縱然,所有的那些縱然加在一起卻始終敵不過商業運作的王道之途。

也許,在他們看來,所有的勞作僅僅隻是有嘗服務的付出而非創作;所以,他們永遠都樂此不疲。

改編經典唯一的一個好處在于經典的名聲在外,因為經典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所以經典的受衆也極多。一部改編自經典的作品出來,不管好孬;熟讀經典的人們終歸會前往瞻觀,不管瞻觀之後罵罵咧咧或者贊賞有加,瞻觀的這個行為本身,已經蘊藏了無窮盡的商機了。

經典,就算曾在許多年前就已成經典,每一次改編依舊可以作為一種非創作性的商業運作中,經典的又一次最大剩餘價值的完整榨取。僅此一條,就足以讓制作方、投資方以及發行方均皆大歡喜了。

近年來,中國影迷因為每一部大片而引發的口水戰此起彼伏;而反觀制作方卻依舊樂于此道,改編自經典的電影在網絡世界的口水戰火中層出不窮。這樣的奇怪現象在中國電影産業裡的客觀存在也許已經足以說明所有的一切了。

并不是他們不在意影迷的态度以及觀點;而是他們更在意的是一部電影出來,他們是否依舊還能獲取數倍于投入的回報。翻拍經典需要勇氣并不假,而票房的勝利足以抵消所有的風險加在一起的總和。這就夠了。

現如今,當我又站在正上映翻拍自經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最經典的一場戰役赤壁之戰的電影劇院大廳的時候,我作何感想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對這部電影還該葆有多少的期待值呢。

就制作方和發行方在這部電影公映之前的大手筆宣傳而言,這部電影是不可能會差到哪裡去的。而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它又将好到哪兒去呢。

因為,翻拍一部經典,其實也并不太難。在制作班底、演員陣容以及投資手筆上做文章;當制作班底足夠華麗,當演員陣容足夠吸引眼球,當資金投入足夠強大,所有的這一切就足以把這部電影打造成吸取票房的巨大戰艦。又及,在廣告宣傳方面再多砸些錢;所投入的資金以及最後的獲利絕對是成正比增長的。

而在電影的内容而言,拍這樣的一部電影切忌的是大刀闊斧的改造以及一成不變地翻抄,取中庸之道方才是正途。這是曆史以及經驗告訴我們的——沒有人喜歡看一個已經熟知卻面目全非或者已經老掉牙的故事。

所以,在《赤壁》上映之前,它那華麗的票房成績以及關于《赤壁》熱的争論,這一切均是可以一早預見的。并不是因為我們所能預見到這部電影的優劣,而是因為這部電影所受到空前的關注度。

就商業運作而言,這部電影注定了絕對的成功。史詩式的制作讓它有了一個較長的篇幅,與其除頭去尾的剪輯,不如放任自我的瘋狂而将其一分為二成了上下兩卷;一部電影多個檔期的成功在《魔戒》的實踐裡完成了試驗性階段的完美嘗試,并且決定了它在市場占有額的霸權份量。

10個名字長長的編劇名單給了我們對于劇情無窮無盡的遐想,縱然把陳壽的《三國志》除名顯然有點不夠厚道;橫跨三岸四地的全明星演員陣容足以吸引全亞洲娛樂媒體的眼球進而吸引所有影迷的眼球;吳宇森的回歸+葉錦添的組合多少也能勾起我們對黃金時代的那些美好回憶……

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跟商業運作聯系到一起的。而就目前的票房成績而言,單單内地就實現了首映2700萬四天破億,幾乎是無一片出其右了。

功蓋三分國,諸葛亮名成八陣圖。所有的人都還很年輕。在某個時代,隻要孔武有力,他們都能去建功立業如同趙雲;隻要有足夠的智謀,他們也都能去建功立業如一時瑜亮。

這部《赤壁》,改個名字,它可以成為一部獨立的電影。而作為《赤壁》上卷,它卻多少顯得有些疲軟。既不完全的失望,也不足以讓人完全折服。期待下卷,期待真正的大火焚燒;其實,期待與否并不由得我們自己。到時候,我們依舊會在第一時間走進劇院,去看那大火漫過無數的戰艦時滾滾的濃煙。因為三國這個時代,因為赤壁足以懷古,因為英雄情結的幻想以及所有狂妄的想象。

2008-07-17;戊子年己未六月戊午十五清晨5:19完稿。

附注:電影資料擴展鍊接。

■片名:《赤壁》

■譯名:《Red Cliff》

■導演:吳宇森(John Woo)

■編劇:羅貫中、鄒靜之、蘭小龍、Qian Wang、王蕙玲、蘆葦、陳汗、Cheng Kuo、Heyu Sheng、吳宇森

■主演:梁朝偉(Tony Leung)、金城武(Takeshi Kaneshiro)、張震(Zhen Zhang)、張豐毅(Fengyi Zhang)、林志玲(Chiling Lin、趙薇(Vicki Zhao)

■類型:戰争、曆史

■出品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漢語普通話

■制作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公司:Avex Entertainment

■首映日期:2008年7月10日(中國)---

擴展閱讀鍊接:《赤壁》後:功蓋三分國

tom電影獨家稿件。轉載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