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昨天《人誅篇》上線之後,就看到了一些言論。

因為電影中有一位政府官員跟劍心說“日本正在就琉球問題跟大清進行交涉”。于是R華、夾帶私貨、ZZ影射等言論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

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當然也有點疑惑,為什麼非要提這一嘴。再加之我們這兩個國家曆史上的确有很深的淵源,關系十分複雜。所以,有人會覺得這也許是導演夾帶私貨,并不難理解,本質上這仍舊是出于一種愛國之心。

也有一些網友指出,導演如此安排是為了給日本找難得的優越感,再加之本部的大BOSS緣是日本黑幫,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為了給之後日本發動的侵略戰争尋找合适的理由和正義的借口。

誠然,從曆史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琉球的确是當年日本發動不義的侵略戰争吞并過來的。隻要記得這一點,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事實就不能洗白。

但大友啟史導演如此設置,究竟是不是暗有所指,卻值得思考。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針對其價值取向的評價都需要立足作品的整體。如果上述網友的意見成立,那麼勢必要得出的結論就是,大友啟史導演對曆史有錯誤認識,他仍舊是美化侵略戰争的幫兇。《浪客劍心》這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應如此。

但如果不單從這句話看,而立足于作品的整體,或者局部整體來看,這一句話其實是前期對曆史背景鋪墊的組成部分之一。

《人誅篇》在前十幾分鐘内也有一段是為當時日本的真實曆史背景進行鋪墊的。比如劍心一幫人在街上閑逛,看到了西式婚禮,這就是明治維新後西方思想對日本的影響。

而琉球群島的争端曆史上也确有其事。盡管琉球自明朝洪武五年(1372)起就隸屬于我們,且長期對我們進貢。但在明萬曆三十年(1602)時,琉球又向日本薩末諸侯稱藩。于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政府借此試圖徹底地将琉球收入囊中,從而展開了與大清的争論。從這一點上看,大友啟史導演仍舊是在陳述事實。但因為内容相對敏感,所以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是在R清=R華。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後又出現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曆史現象。雪代緣被清朝官員接走,在這裡提到了清朝對日享有領事裁判權。

清朝對日享有領事裁判權不是空穴來風,1871年,明治維新後的日本試圖打開外交局面,大清自然成了首選。于是兩個國家自然而然簽訂了《日清修好條規》。

那麼又有網友說了,大清對日享有領事裁判權,那不就是欺負日本嗎?這不就是為之後的侵略戰争尋找美化借口嗎?

實則不然,因為《日清修好條規》并不是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日本和大清共同享有領事裁判權,這樣就不存在誰欺負誰的問題。

可以說,這三處設置實際上起的都是共同的作用——即交代曆史背景。在《浪客劍心》第一部中,大友啟史同樣通過讓軍部一位負責人講話的方式,實現了介紹曆史背景的目的。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交代曆史背景對于整部電影來說有什麼意義?私認為,最大的意義就是增加時代感,讓觀衆迅速融入進去。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深意,那麼第一部可以讓觀衆體會到新時代的好處,從而為劍心立下不殺之誓捍衛新時代提供一定的支撐。而《人誅篇》的曆史背景交代,如果非要挖深意,大概還是起到解釋說明,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

那句敏感的話出現的背景是警隊集體訓練,這麼一看當然很容易理解為訓練是為了日後作戰,那麼日本就是在進行積極的軍事備戰。這麼一想,夾帶私貨的罪名自然又跑不掉了。

但大家不妨看一看,給這些士兵做訓練的是誰?戰五渣的薰,講究活人劍的薰,認為新時代劍是用來修煉自我而不是用來殺戮的薰。讓這樣一個角色去教需要真槍實彈幹仗的士兵,我認為是不合理的。

所以如果大友啟史真想夾帶私貨,為什麼偏偏又要讓提倡和平活人劍的薰去教導在曆史上侵略他國,犯下殺戮之罪的日本士兵。這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不過如果立足整體的主旨來看,其實仍舊不難理解。《人誅篇》仍舊延續了前作的核心理念,即殺戮解決不了紛争,盡管主角手下留情毫不幹脆的做法往往帶來了更大的損失(這一點也被一些網友吐槽),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想法仍舊是好的。

在劍心與緣的作戰中,劍心仍舊堅持了不下殺手的理念,并且阻止了緣将中道殺出的吳黑星打死。從這一點上看,大友啟史想傳達的仍舊是,暴力流血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真心相待,用愛感化才能真正化解争端。

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緣怒吼着拿着匕首沖向劍心時,劍心沒有躲閃,而是任由緣紮入了自己的胸口。這就更明顯地傳達出了犯錯之人,必須為之前的錯誤負責的态度。在影片整體想要傳達的是這樣一個價值觀的基礎上,再回過頭去看大友啟史前期忠于曆史事實的背景介紹,真的很難理解為夾帶私貨。

如果為侵略戰争尋找美化的借口,整部影片要傳達的價值取向應該是,你既然搞我了,那麼我就要搞你,我是迫不得已而去自衛。

這個道理放在《傳說完結》倒是比較适合。志志雄禍害天下,先作惡多端在先,所以劍心才上了人家老巢大鬧一番,直接給人一窩端了。

但《人誅篇》裡劍心是為了反擊、懲惡嗎?在我看來更接近一人做事一人當,為自己之前的行為贖罪。

因為這兩部電影一個顯著的區别就是,《傳說完結》的最終決戰是劍心和主角團聯手,共同計劃好的。而《人誅》則是劍心孤身一人,單刀直入,與主角團壓根沒用任何聯系和同謀。

這就使得最後的決戰跟《傳說完結》相比有了截然不同的性質。回到之前的邏輯,要想讓大友啟史夾帶私貨的觀點成立,那麼主角團必須要問心無愧,是純粹的完美受害人。這樣才能成立所謂的自衛反擊說。

但《人誅篇》裡,明顯是劍心覺得自己有錯在先。事實上在最終決戰,劍心也同樣對雪代緣說了“我對不起你”。所以這就成了主角有錯在先,招緻他人反擊,最終通過愛和解的故事。而要想用這個邏輯去套所謂的洗白說,那麼首先的問題就是,大友啟史承認了日本有錯在先。而大友啟史既然如此承認,又何來R華,夾帶私貨一說?

而至于領事裁判權,實際上是為緣能夠第一次平安無事的從局子裡出來服務。不然哪還有後來的劇情,直接快進到反派突襲總局了。

當然我也承認人誅篇的确有一些問題,我打5星純粹是出于情懷。但如果有網友覺得作品因為這一句話就R華從而打低星,是否合理仍舊是值得讨論和研究的。

以上皆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見當然也歡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