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洋之心缓缓的沉入海底,观众群中啜泣声不断,但更多的,是一种遗憾后的释然。

...

25年后,《泰坦尼克号》又一次在大陆院线重映,很多像我一样在千禧年后出生的一代都坚定的选择去补票,这部电影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

...

1997年,上帝在前几年刚刚给电影界带来过一场奇迹,《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惊情四百年》、《阳光灿烂的日子》……与之相对应的,是1996年和1997年中外电影的疲软无力,业内急需一部电影来让市场回暖。于是,《泰坦尼克号》横空出世,给电影又留下了一座里程碑。

...

如果仅仅把《泰坦尼克号》看成是一部爱情片,可能就大大的浪费了它的价值。卡梅隆也绝不想自己的电影只被一个tag紧紧的束缚住,一如《阿凡达》绝不只是一部科幻片一样。作为灾难片,它有些超越90年代技术水平的场面制作和特效制作;作为故事片,它深入探讨了欧洲旧贵族和美国新兴资产阶级之间的钱权交易以及循规蹈矩和流浪远方两种生活观之间的冲突;作为伪纪录片,它尽最大可能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真是的欧美生活风貌以及泰坦尼克号的雄伟气势;甚至作为音乐片,它都留下常常被央视引用的配乐以及《我心永恒》这样的传世经典。在各种意义上,《泰坦尼克号》都是电影界当之无愧的天花板之一,它所代表的,是电影工业、电影市场的成熟。

...

作为一部群像片,《泰坦尼克号》刻画了七十多位人物,在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里,如此多的人物都被很好的刻画出来。在快沉默的甲板上奏乐的乐团,独自一人待在大厅的总设计师,与船共存亡的船长……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独立于萝丝和杰克的主线故事之外,营造出真实感,向观众诉说着那次灾难的恐怖以及面对灾难片迥异的人性。他们不服务于故事但却服务于电影本身,使电影在爱情和灾难以外的方面有了更多讨论的价值。
把视线转回到两位主角身上,《泰坦尼克号》的主角相较于其他爱情片的主角,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电影中二人从相爱到生离死别,实际的时间仅仅只过去了四天,如此短暂的时间也就意味着二人之间的感情是没有时间基础这个客观前提的。如何把一段为期四天的感情拍成生死契阔而不是一夜风流,是公认的难题。(顺带说一嘴,近期上映的《铃芽之旅》就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卡神的解决方法是拉长了电影的总时长,并且在电影里塞入了大量男女主的生活琐事,以模糊观众的时间轴。同时将整部电影更改为倒叙,让百岁的萝丝讲起这个故事,给观众制造了长久恋爱的幻觉。巧妙的避开了穷小伙配公主这种《罗马假日》式电影的弊端,恰恰就是《泰坦尼克号》作为高分爱情片的成功之处。

...

电影的结局固然是一个悲剧,甚至是影史最让人遗憾的结局之一。但在今年第一次接触一部名为《四月是你的谎言》的动漫之后,我才真正的明白《泰坦尼克号》结局的耐人寻味。年老的萝丝睡在床上,镜头缓缓的扫过一个个相框,观众可以看到,萝丝成了一位女骑手,实现了和杰克“像男人一样骑马”的约定;萝丝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体会到了当年和杰克站在甲板外,似乎飞起来的感觉。这里的萝丝和《四月是你的谎言》男主有马公生具有一样的人物特质:在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后,萝丝失去了杰克,有马公生失去了宫园薰。但他们并没有因此长久的停留在了悲伤中,因为萝丝和有马公生的爱人为他们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让他们学会了怎样去面对生活。有马公生重拾对钢琴的热爱,并且把对宫园薰的喜欢彻底的融入的琴声当中;萝丝修改了自己贵族的姓名,一条条的履行了和杰克在谈笑间似乎随意的约定,度过了充实的一生。这样的结局固然是一个悲剧,但谁又能真正说,这样的结局是一个悲剧呢?

...

想说的还有很多,想谈谈萝丝和《刀锋》主角拉里的趋同性;想谈谈杰克死去以后萝丝在84年里的追忆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相似性;又想谈谈为什么《红楼梦》、《穆斯林的葬礼》、《泰坦尼克号》、《甜蜜蜜》这一类把爱情写到极致的文学作品为何总是会让爱情的结局以悲剧收场……可惜日不暇给、力有不补,还是等未来再来扩充这篇影评吧。

...

时隔25年,《泰坦尼克号》依然能带给观众震撼和眼泪,这部作品跨越了时空,它感动我们父母那一辈人,现在又把《我心永恒》送进年轻一辈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