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于路遙小說人生的電視劇人生之路,一開播就引來争議。原著中,高加林考不上大學而被迫務農,其民辦教師資格被村支書的兒子頂替;到電視劇裡,高加林被改編成學霸,是縣高考第一名,因為村支書私欲,其兒子高雙星頂替加林的大學名額。這個改編引起很大争議。

路遙先生小說人生發表于80年代初,在當時存在兩方面價值:第一、批判現實。第二、道路選擇。

作品深刻揭示了80年代初的城鄉差異,農村青年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跨越城鄉巨大鴻溝,因為城鄉差異巨大,高考之難,門檻過高,造成高加林為代表的普通農村青年在現實面前難以跨越。所以,小說人生具有批判現實意義。但放到現在來看,經過改革開放,特别是城市化和互聯網的發展,基本解決了城鄉差異問題,小說所述的城鄉矛盾不是現代人關注的焦點。現代人關注的焦點是階層跨越問題。

所謂階層跨越,本質是道路選擇問題。小說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引導年輕人對道路選擇進行思考,道路選擇的正确與否關系階層跨越成敗。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功,或階層跨越,來自于兩方面力量。一個是外界的體制障礙,一個是個體的道路選擇。從社會整體發展來看,一方面需要深化改革,不斷清除體制障礙推進社會進步,另一方面需要個體正确道路選擇,才能成就個體命運。對于現在的高加林們來說,随着城鄉差異障礙被清除,決定一個人成敗更多在于個人道路選擇。或者說,外界障礙是個定量,而個體選擇是個變量,決定普通人階層跨越成敗關鍵不在于外界的定量,而在于個體的變量。

作為30多年後小說人生的影視化,聚焦于階層跨越問題,而不是城鄉差異問題是一種進步,也是電視劇人生之路改編的價值所在。社會不斷進步,個體命運的差異并不會因此而縮小,反而會更大。階層跨越問題,是古今中外全世界都面臨的永恒話題,崇尚自由的美國也有階層跨越問題,甚至其階層跨越鴻溝更加複雜,所謂的美國夢,就是個體階層跨越道路選擇的成功夢。

探索階層跨越問題,更具普遍意義、現實意義和建設意義。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引發年輕人對人生道路進行思考,是路遙先生作品的初衷,也是電視劇人生之路改編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