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黃四毛是寄居在春台鎮上的“屌絲”,沒錢,沒尊嚴,沒文化,靠撿廢品糊口。
他不适應在外地打工的生活,但在家鄉又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鄉下的三婆婆可能是唯一真正關心他的人,但近鄉情怯,黃四毛甯可住在廢棄的計劃生育服務站,也不願意回到老家。
他知道别人看不起他,甚至他打心底也看不起自己。所以,他更不願意讓愛着自己的三婆婆看到落魄的自己。
城市容不下身體,鄉村容不下靈魂。黃四毛隻能把自己割裂并放逐在小鎮裡。而三婆婆死了之後,世界上再也沒有真正關心他的人。沒了牽挂,他自然也成了人世間如浮塵般的“畸零人”。
二
易水生是寄住在春台鎮上外公外婆家的“留守兒童”,雖然有愛自己的父母和妹妹,但卻不得不因為父母打工而異地分隔,還要忍耐同學的霸淩與欺侮。
他像一隻離群的孤雁,不适應小鎮的生活,迫切的想回到村裡,和父母與妹妹團聚。他每周也會堅持回到村裡大伯家,看望寄人籬下的妹妹。
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比黃四毛更幸運;他的人生還是完整的,有相愛的家人,未來也還有更多選擇與可能性。
三
原本他們兩個的人生可能很難發生交集,然而卻因為一次逃離與躲藏意外獲得了聯結。為了兩根鋼管,黃四毛像一隻過街老鼠一樣被殷老闆與工人緊追不舍,而易水生則是被殷老闆的兒子為首的三人組因為勒索而驚慌逃竄。他們無意中躲進了同一個櫃子,自此拉開了一個夏天的不期而遇。
黃四毛無意中成為了為易水生主持公道的“依靠”,而易水生也成了他在鎮上唯一的朋友。
黃四毛在成年人中是弱勢者,但是在小孩子面前又成為了強勢的一方。電影中小鎮的暴力往往來得非常原始,人性中屬于惡的那部分好像瞬間被放大了:
你弱,你便會被人看低,被人欺負。
你強,你便會看低别人,欺負别人。
這種地位的轉變讓人隐隐的感覺到他們的關系本身就存在一種不穩定;而後這條暗線果然也成為引爆高潮戲劇沖突的伏筆。
四
電影中一些細節的刻畫也讓人覺得很到位。
1.紅色衣服作為重要叙事線索,具有極強的性暗示意味,影片通過偷、收藏、買和燒四個情節,從側面展示了黃四毛作為小鎮光棍的性苦悶、掙紮和希望破滅的過程。
燒掉的衣服,可能象征着一種對生活希望和生命力的喪失,也可能是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清醒。正如最終開放式的結局,留待觀影人自行腦補和猜測。
2.偷錢誤會掀起一個全片沖突的小高潮,這次的信任危機不僅極大破壞了兩人間尚且薄弱的友情基礎,更是讓黃四毛的尊嚴被完全踐踏,在小鎮上可以稱得上是“社會性死亡”。
大城市的人可以自帶一頂“隐身帽”,很多時候自行隔絕與他人的交往;但小鎮卻是人際關系的網籠,“社會性死亡”所帶來的人際封鎖甚至比真實的“死亡”帶來的影響更甚。
3.土狗,在電影中成為了一種蔑稱,被人反複用來奚落黃四毛。最後也成為激發他和殷老闆最後打鬥的導火索。
這場打鬥堪稱電影高潮中的高潮,如果在背景樂上也加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可能就更好了。
強弱對比一下子被逆轉, 大跌眼鏡之餘卻又感覺大快人心。
不過,這場來自土狗的回擊,雖然勝得漂亮,但是卻不免讓人擔心他日後會被殷老闆處處針對和報複。我不禁會猜測最終計劃生育服務站被拆除,實際上就是針對黃四毛的“全面封鎖”之一。
4.臨近結尾,到了黃四毛與易水生在雨中最後夜談的情節,這個結局呼應了開頭倒叙的鏡頭,同時也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懸念,讓人不禁好奇黃四毛的下落。
但這個場景多少讓我覺得有些不真實,感覺似乎是存在水生腦中的一種幻想;一如後面黃四毛不辭而别後留下了文具盒與回扣費,水生哭泣的望着黃四毛曾經的“家”被挖掘機慢慢拆除。這些場景或許是水生心中愧疚與感激交織的複雜情感的具象化。
五
我并不覺得這個故事讓人覺得輕松或愉快。
它和笑中帶淚的《菊次郎的夏天》不一樣,後者展示了更多的自我治愈和童話叙事;但本片展示了更多成人世界的殘酷與無奈。
可能唯一讓我覺得輕松的地方是電影中穿插的鄉村風物與景色。
竹林、青山、稻田、拱橋、流水、木瓦房。
這些熟悉的自然風物短暫勾起了我的農村記憶,把我短暫的從城市的水泥森林解脫出來。
不過,更多時候我感到的是一種沉重。
可能我更多的從成人視角來看待了這部電影,也将更多關注放到了黃四毛身上。
不期而遇的夏天,這是兩個邊緣人短暫的互相陪伴和取暖。或許它并不能真正改變太多現實條件,但卻将在兩人心中種下一些情感的種子。
毫無疑問,我也堅信着這種微光是有意義的;愛可能不是人生的全部,但絕對是戰勝生活中一切貧乏與醜惡的源動力。
六
電影片尾曲很好聽,歌詞也很有味道,陳奕迅的聲音從某種意義上沖淡了我心裡的感傷,并給了我一種淡淡的溫暖感。
“......來時如夏日 去也匆匆
片刻錯覺會是暖冬
遇上你讓我 終于覺得
我自有光榮
來時如夏日 聚散匆匆
仿佛迢迢長路 匆匆的一夢
不忍驚動
......來時如夏日 去也匆匆
忘了寒冬步步追蹤
憂傷不沉重 隻隐隐作痛
夕陽般猩紅
來時如夏日 聚散匆匆
仿佛迢迢長路 匆匆的一夢
狹路 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