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開電影一看,這電影沒有台詞。

黑夜中,悠揚的旋律在回旋;墨鏡中,映出的屍體在傾倒。

僞裝、出刀、收屍、揚長而去。

這無聲的一幕幕訴說的隻有二字——優雅。

黑道著名殺手——近藤,無疑是優雅的代名詞。

而想獲得優雅必定需要付出代價,

這代價就是孤獨與不甘。

他原本隻是一個便利屋的老闆,他原本有一個家庭,他原本很知足。

守護着一個和睦的家庭,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

然而,妻子的離去将這一切悉數打破。

從此,世間少了一個便利屋老闆,多了一個冷血殺手。

沒有他完不成的任務,也沒有他無法處理的目标。

金錢、别墅、豪車,

這些他都已擁有,但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晚上,

他還是會常常看着那張照片發呆、流淚,

那裡面是他和他的妻子。

櫻井,一個典型的三無男人——35歲,無錢、無房、無業。

女友即将結婚,對象卻不是他。

失敗者,無疑成為他的标簽。

絕望,絕望到他去自殺,

然而,更令人絕望的是,他連上吊都失敗了。

而戲劇的巧妙之處就在于此,這看似毫不相關,天差地别的二人,在澡堂中互換了身份。

編劇在進行一場人性實驗,通過這個實驗想要回答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多人可能都曾思考過:什麼是成功的決定因素?

如果把成功定義為:有巨款、有豪車、有豪宅。

那麼近藤,作為一個黑道上著名的冷血殺手,他無疑已經擁有了這一切。

這些外部條件,就是成功的産物。

而櫻井,作為一個三無廢柴演員,無疑是和成功挂不上邊的。

如果在現實生活之中,馬太效應必定繼續延續:富者更富,貧者更貧。

而編劇則給了櫻井一個機會,為此剝奪了近藤的“成功”。

櫻井手裡有了錢,立刻開着車、換上新西裝四處向老友還錢,雖說是還錢,但更像是一種炫耀。

回到豪宅中,愧疚感油然而生,雖想着要給近藤道歉,但依舊手上一支煙,桌上啤酒與泡面。

...

而近藤在醫院恢複後,用僅剩的零錢購置了筆記本與水筆,然後開始整理目前的狀況:

“姓名,年齡,血型,家族,職業,金錢,物品”。

...

回到破舊的出租房後,整理屋子,打聽情報。

最終分析總結得到目前最缺的是錢,便計劃下一步的行動——找兼職。

而發現自己以前是個演員之後,立刻去找了群演的兼職。

為了精進演技,還買回一摞專業相關的書。

深夜寂寥,破敗的出租屋裡,

近藤翻開筆記本,沉思良久,開始緩緩寫下幾個字:“什麼是演技”。

...

至此,對于成功的決定因素是什麼,想必我們心中已有答案。

成功不在于外部條件,而在于人的内心,具體而言是性格、是習慣。

近藤縱然從“成功”淪為“三無”,但其做事計劃性強、一絲不苟,善于總結與反思;

而且在得知自己是演員後,他立刻開始投入演員的事業之中,不斷精進;

這便是“幹一行愛一行”的精神。

而櫻井的性格,用近藤的話可以一言蔽之:

“好不容易有點學習的幹勁了,可是書一買回來就滿足了,你小子就是最渣那種人!”

不過本劇終究還是喜劇,最後的結局依舊美好。

櫻井受到近藤的感染,開始努力生活;

近藤由于櫻井的身份,意外收獲愛情。

最後的最後,

朋友,不論你過去經曆了怎樣的苦難,現在的境遇如何艱辛;

我都想将近藤的這句話送給你:

“重要的是今後該怎麼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