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和感性从来不是对立面。李安说,片名翻译成《知性与感性》更合适,理性的姐姐没崩住克制的感情,得到了浪漫的结局;感性的妹妹在疗伤中,领悟到细水长流中感情的沉淀。性格的“阴阳调和”才是真正的成长。李安很适合拍这类电影,加之以“理性姐姐”为主视角,克制贯穿全片(中国人太适合处理隐忍的感情戏),是一部合格的英国古典戏。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在李安传记中,他讲这部是自己导演生涯的转折点,第一次跨出舒适圈拍西方题材,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和演员的磨合、剧本的讨论、构图的研究,他感觉自己不再是草台班子般的随意,终于意识到自己能以“导演”的职业谋生,也借此尝试不同内容、不断学习。戏的故事背景注定只能是一部规规整整的古典戏(这样就很好),但对李安来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