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冬奧會,也看着這部體育類的電影,這類電影在國内市場其實很有限,且拍攝手法多受限制。《超越》采用了雙線同步的手法(有專業名詞但我忘了),明暗線同步進行來展現超越的前半生。

  《超越》是以運動員退役後切入,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年代,現如今運動員的福利保障要好了很多,大部分運動員退役後繼續服務體育行業,而《超越》所展現的是更早以前的運動員處境。

  其實不論是超越,電影中其他運動員的處境實際上也不太好,這裡是為了突出運動員的退役處境,在由于媒體的爆料性采訪,所以我們經常會收到一些消息:比如某某冠軍在街上販賣金牌為生,或是曾經的冠軍淪落給人洗車的消息,令人唏噓。

  每個行業都有金字塔,處于頂端的運動員尚且如此,更何況那些沒有走出成績的體育生,文化落後一身傷痛,并且沒有一技之長,退役之後就面臨着社會的淘汰。也正因為這些事實,導緻家長實際對孩子去走競技體育極其擔憂,即使這是小部分情況,卻也是确确實實存在的問題。

  電影其實并沒有說明清楚這個問題的解決,隻在最後的寥寥鏡頭裡去表現運動員退役之後的生活,從片子開頭明寫“終點之後是什麼”來點名主題,到後來的“一直跑下去”作為回答,電影的整體結構是完整的,但是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卻很有限。

  仔細剖析主角的人設弧光,超遠實際自身性格有一定的問題,由于常年練習體育,文化水平不高同時生活環境單純,他前路走的很順,有一定的天賦把持,付出努力就可以獲得相應的成績。所以他的性格張揚,同時也有幾分偏執,也為後續的挫折與變化埋下了伏筆。

  終點之後依舊還是起點,開始我們還會同情超越,認為他受了傷,是世界虧待了他,可短短電影的時間後,就會忘記他曾經曆過什麼,我們高高在上地看着頹廢的超越,指責他将自己過得一塌糊塗,指責他的變化,沒有了棱角。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就有一些人,就像是被抛棄的人,被燈光,被所有人抛棄,風光一時後,他們窮盡心血可能都不能再回歸普通,過不好普通的一生,退役的運動員安穩生活,就是他們對世界的抗争。

  如果電影的深度再高一些,它就能影射出更多的社會現象,但能看出所有人都已經盡力。

  體育類作品本身的優勢是它自帶熱血與勵志的效果,但其實體育行業的人經曆有着一定的同質化,所以如果單純去表現體育是極其無聊枯燥的,所以也很少是純體育類作品。

  但每個人的經曆是由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創作體育類作品的過程中大多也會往這方面去注重,通過多方面的叙述使作品變得豐滿。

  縱觀國際,體育類作品多少也與其他的元素相結合:例如印度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在主寫摔跤運動的同時引入對家庭的思考,印度女性地位的考量,再如高分電影《弱點》,也是愛與救贖的比重更大一些,不算是完全的體育電影,再比如小說《旋風少女》,也是徹徹底底的瑪麗蘇核心。

  體育類作品不吃香,原因是受衆人群小,同時外行人的共鳴感比較低,《超越》的觀衆本身很多就是體育生,正常觀衆如果想了解體育多少是直接通過賽事,而作品作為一種主觀輸入,更多是一些感性的角度,去了解或是展現這項運動更人情氣息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