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不是我想象的長津湖,雖然有三大導演保駕護航,隻是個人感覺電影從始至終都沒有講清志願軍之所以勝利的原因。
單就戰鬥畫面而言,确實很驚豔,不可否認陳凱歌,林超賢,徐克的導演片段鏡頭能力,将吳京等幾人的英雄形象表現的很到位,但也不可否認,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有且僅有個人英雄主義,這就像是一群穿着志願軍外衣的美國大兵。
我聽到影院裡有不少哭,我想他們哭的是鏡頭普通士兵被武器摧殘的殘忍畫面,哭的是戰争的無情,哭的是志願軍無衣無糧的可憐。
這是我所歎息的,一部所謂的志願軍電影卻忽略了志願軍的偉大!假使鏡頭一換,美國士兵缺胳膊少腿,恐怕也有許多觀衆為之痛哭流涕。這些以部分成功電影出名的導演,借着英烈的鮮血,講述着一個囫囵故事。披着時代倡導的外衣,在文化的陣地上,猖狂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