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内每一年都大制作的戰争曆史電影上映,這一年無疑是抗美援朝軍事曆史題材電影《長津湖》了,說到這部電影之前,必須得向不斷推出中國好戰争電影的大制作公司博納影業豎大拇指了,要知道它推出的“山河海三部曲”( 《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也推出了戰狼系列都是讓大家鼓掌稱贊的,而來到今年推出的《長津湖》就自有着别樣的味道。

《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吳京、易烊千玺領銜主演,段奕宏特别出演,朱亞文、李晨、胡軍、韓東君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該部片子大概講述了以抗美援朝戰争中的長津湖戰役為背景,事發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持續28天于長津湖。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在極寒嚴酷環境下,東線作戰部隊憑着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鬥精神,扭轉戰場态勢,為長津湖戰役勝利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

首先,我們了解一些關于抗美援朝戰争的動機,那就是當時美軍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安全,我們中國自然不會坐以待斃,也應朝鮮的請求,1950年10月8日做出了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成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從這裡看來自然我們都是這是宏偉的曆史事件下的電影,這部電影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以鮮明的個體士兵如切入點,融合宏偉的戰争叙事中,體現了應有的人性關懷, 以及也體現殘酷的戰争場面,以及歌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為保家衛國,抛頭顱灑熱血的大無畏的、不怕犧牲的精神。

以上的這些亮點,都得多得三位大導演的加持,以及著名軍事題材編劇蘭曉龍的加持,曆史軍人顧問王樹增的加持。或許你會覺得這麼多大咖導演來制作的電影會不會拍成四不像,從觀影的體驗而言沒有這個擔心的,而且他們各自都做到了揚長避短。如在文戲上,陳凱歌的風景的特寫,真實細膩的情感的表達,以及陳凱歌的人物塑造和蘭曉龍劇本上對人物的成長經曆參與故事戰争中的合作是相當有心有靈犀的,這就體現在精神主旨的傳遞,以及人物塑造,故事的串線都是十分出色的。

而在武戲上,徐克和林超賢都是以全景式、多維度的方式,深度再現了長津湖的宏闊景觀。而其中徐克的分鏡和充滿傳奇俠氣色彩的橋段都是讓人在看到慘烈的戰争場面中看到了熱血澎湃的腎上腺激素的活躍,而林超賢的爆破和動作打鬥場景以及血肉模糊和槍彈雨林的特色就更讓人看到慘烈會哭,猶如催淚彈一樣,腎上腺激素也更是會爆表得讓人十分感動的。最後,還有曆史軍人顧問王樹增的悲情豐潤,使得這部片子奠定了一種會讓感到會哭的基調,讓觀衆銘記曆史,銘記曾經為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抛頭顱灑熱血的戰士們。

就拿文戲詳細地來說,陳凱歌的設計是這樣的,首先将影片設計為先靜後動的基調,如故事一開頭講述抗日勝利後江南漁民伍千裡(吳京)和伍萬裡(易烊千玺)一家暫時過上了靜谧生活,那裡的平靜漁間歲月,那裡的江河山水,那裡的柴米油鹽,他們家庭的溫馨是非常寶貴的,但随着故事的發展,抗美援朝的任務來了,就開始了後來的戰争,這一靜一動的基調形成了鮮明對比,給故事帶來了很多對比性和層級感。

這裡的對比性,還體現在後面講到的插入适當的美軍描述,導演們就這樣用簡單的大全景卻十分細膩地交代兩軍的狀況和差距,從側面烘托了這裡長津湖戰役任務的軍備物質的簡陋,以及應對惡劣零下四十度的寒冷惡劣天氣的困難,例如在冰天雪地中,先後用美軍豐盛的美餐如蛋糕雞肉等,并且當敵人吃着火雞、香腸,唱着《聖誕快樂》歌曲和志願軍數着每一天隻能吃一個凍土豆作對比,以及武器的對比,以及美帝對戰場空域的占據,就十分凸顯了我軍後勤補給,軍事硬件與美帝實力和的巨大差距。當然也從我軍深入敵軍陣型中時發現,美軍人的打撲克拍和吃巧克力的奢侈和懶散,與我軍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的,這也是為美軍的兵敗撤退埋下伏筆,也反襯我軍在條件有限的和寒冷的環境裡,英勇善戰和艱苦奮戰,不怕犧牲,為保家衛國,抛頭顱灑熱血的精神。

此外在文戲方面,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片子沒有戰狼時的個人英雄主義氣息重的情況,如拿吳京的戲份來講,吳京在該劇中他隻是其中的一員,這是一部很有以集體主義出發的進行個體呈現群像人物精神氣質和性格特征的電影的,于是我們不僅看到了吳京和易烊千玺分别将說扮演的伍仟裡、伍萬裡都演火了。我們還看到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朱亞文飾演的“梅生”,胡軍飾演的“雷睢生”,諸如這般的戰士形象,都是非常有血有肉、勇于向前地、視死如歸地還原了那些先烈人物的英勇事迹,構築了影片最值得期待的看點。

其中人物的塑造最為亮點的,最為成功的就要數易烊千玺扮演的伍萬裡了,他從不知天高地厚的漁村小屁孩,到剛入軍營的熱血新兵,再到戰場經過生死的目睹,他在關鍵時刻,扣動了扳機射殺敵人,對應前面的恐懼他開始無所畏懼了,于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軍人的成長了,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士兵,成為手榴彈小能手。當然穿插其中,易烊千玺一貫的努力繼續得到發展,他還承包了全片絕大多數笑點和關鍵點。這這對于這個演藝新人是不可多得的錘煉,使得這個成長線做得很飽滿和非常出彩,自然就為這部電影的續集《水門橋》埋下伏筆的。尤其面對親哥伍千裡的犧牲,讓這個少年軍人伍萬裡得到了質的飛躍的進步和成長,成為下部電影的大主角。

另外,關于編劇蘭曉龍在這部電影中勾勒出了這樣令人敬佩的“第七穿插連”的團隊形象,自然會讓大家聯想起《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優秀作品中的“鋼七連”團隊形象,竊以為他們是沒有關系的,蘭曉龍也無意打造什麼所謂的某某宇宙,他要做的隻是要塑造好中國軍人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的就足夠了,這也是大家說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之一。

最後在武戲的詳細表達方面,首先徐克和林超賢兩位導演電影先從高層的戰略布局切入,然後由面到點地從小村莊夜戰那段開始展開爆裂戰争場面,無論是狙擊手、炮兵、扔手雷、機關槍手等等的那些大段的爆破打鬥,還是近身肉搏,都是安排得十分順滑而環環相扣,于節奏和遠近景的張弛縮放取舍上都是做的非常精湛的,另外還有美軍空機飛彈打的壓迫感,志願迎難而上打出各種有效實戰經驗的軍事智慧,這無疑就是林超賢導演的特色拍攝技巧。而在徐克的制作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傳奇色彩成分,以及小場景上閃動着腦洞大開的巧思,以及有着非特技的畫面,如在戰争中體現了自學英文的梅生;摸索着學會駕駛坦克的餘從戎;将打水漂技術應用于投擲手榴彈的伍萬裡……這些雖然有這傳奇色彩,但都是具有個性化體現的表現藝術手法,這樣會使得軍事故事的士兵更為生動,讓軍人形象更加還有血有肉和更為立體化。

而在人物立體化反面,最為點贊和尤為感動的就要數胡軍扮演的雷公拿走标識彈而壯烈犧牲的一出了,我們要知道如果雷公不把标識彈帶走,那麼美軍飛機就會一直在我軍志願軍密集的地方投彈,為了減少隊友的的犧牲,雷公就情願犧牲小我而成就大我,如此的偉大犧牲精神,使得大家帶着淚花敬佩的。當然正如前面講到的那樣,這部電影不是一味從軍事色彩去講述的,而是在陳凱歌那體現對于人性的深層關懷與挖掘的一部電影,于是我們在雷公臨終前,知道他在血肉模糊的血泊中喊疼,說“别把我一個人留下”由此我們就充滿知道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一個真實的人,而非标簽化的“鋼鐵英雄”。

不管是雷公,還是伍萬裡而這條完整的成長線,都是讓觀衆們會産生共情的,知道戰士不是扁平而沒有變化的戰鬥工具和機器,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這就是在武戲中融合文戲部分的趨于善美的軍事上電影的藝術表達。當然還有包括此片最後美軍發現凍僵的志願軍屍體那裡,美國軍官由衷的敬禮,這也無不體現了這部電影如陳凱歌所想要表達的人文主義情懷。

此片唯一最大不足的地方,竊以為就是删減了長達九分鐘的血腥畫面,因為隻有見到痛,才會讓觀衆知道在那個1950年冬天長津湖的寒冷的冬天裡,在那樣的極度寒冷、志願軍物資極度匮乏下的戰争中,戰士們是何等慘烈地以血肉之軀對抗美軍,并取得了艱苦卓絕的勝利。這樣也說明我們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在那種湧動着中國軍人一腔流不盡的英雄血,我們都不應該忘記那些戰士們為了中華民族和新中國敢打必勝、不怕犧牲的戰鬥意志和戰鬥精神。

故事的最後說到“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這看似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承載的是那些抗美援朝那些先烈和軍人的那股前赴後繼、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都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值得敬佩的大寫的人。


...

《花城裡的語行者》,思衣谷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 思衣谷:作家,自由撰稿人,現居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