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電影,認真寫影評,對待影視嚴肅大于感性,不會拿觀感和喜愛值去評價一部電影/劇集。”這是我評價影視的基本信條。

我今天不為别的,抛開先前一切雜念和印象不談,我隻想好好評價這部電影。

是的,我并不滿意《長津湖》的整體表現。盡管在經曆了一年的觀影訓練後不再以刻闆印象來定奪一部電影,但先前的評價并不會因為重看有過多改變(畢竟電影表現幾乎跟以前的觀感和評價一緻)。隻不過這次我會稍稍清晰地,寫一篇長評來表達自己的感想。希望大家能好好看,可以理性讨論,不要斷章取義,謝謝。

一.漫長的前戲鋪墊和執行失誤
開場,伍千裡抱着哥哥的骨灰歸鄉,可以明顯地預料到此情節的基調和表達--嚴肅,與沉重,相當幹淨利落的出發點。但是在這一基調和表達未能完全鞏固的時候,下一個情節卻突然轉到萬裡和朋友們過分嬉鬧的場景,直接略/壓過本該細膩的角色描寫。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把角色扁平單薄化處理,由笑點去帶領觀衆進入主題。顯然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處理,因為對于伍千裡的刻畫明顯比伍萬裡更重要。主創明顯想顧着兩邊,但糟糕的情節編排和剪輯邏輯卻導緻兩邊都不讨好,無法迅速建立起角色間深厚的情感聯系。

...

...

盡管之後終于發展主線,但也隻是草草點明,叙事推進得簡單粗暴,隻剩單調的目的和信息。因為單調、因為扁平、也因為急促的情節編排。我甚至還沒留些時間感受,就已經被情節強行推着走了。

開場處理得就已經失準了,那麼美軍登入仁川的情節呢?

特效趕工的質感拉胯,一大群戰機工整的飛行姿态,以粗暴的呈現方式展現美軍的實力和目的。我可以理解主創的無奈,但是執行上卻跟開頭犯了一樣的老毛病:基調和表達放首位,但一到故事轉折/深入内容又突然拉胯壞掉。尤其是切入了本土農民和戰士的視角後,隻有他們被炸毀的瞬間,而無情感的刻畫。最大的問題還是特效上的失準(是個人認為不應該做垮的地方,因為這個情節本就占非常重要的地位)。炸彈炸房子,煙消雲散房子完好無損,人也同樣,正中靶心卻毫無波瀾。老實說,後面的悲劇本該是悲壯的時刻,也本該是特效嚴謹對待的大好時機,偏偏文戲和執行兩邊都沒用上勁…

...

...

...
尤其是下面兩張,爆炸之下人依舊毫發無損,特效的問題和敷衍實在離譜…

所以電影目前的問題展現得非常明顯:故事基調和表達的表層設計無可指責,但執行和呈現效果實在是太割裂了,從未深化“曆史感”和“真實感”的真正内核,隻是簡化成可供觀衆簡易思考的影像表達。簡單粗暴,也容易過目即忘。

之後的劇作中心當然是徹底走向漫長的戰前鋪墊、群像的多種塑造/刻畫、以及故事本身的加量深化。

有一個值得提出的優點,節奏不錯,至少這次重看可以顯著發現觀感上的順暢,也稍稍看出了尚可的情節編排和影像表達。

當然閃光點也就這一個,情節編排和剪輯邏輯整體表現依舊良莠不齊。不僅延續了之前的缺點,還出現了剪輯和攝影上的失準:一到故事的精彩/高光時刻,甚至是意境都鋪好了,結果下一秒就被剪輯/攝影破壞,延伸出累贅的不必要視野,對觀感上的破壞實在明顯。文戲也同樣,直接被剪輯打散内容與細節。确實可以當做是簡化起承轉合的反面教材。

志願軍們在列車望長城這段,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依舊是“好想法,差執行”。最讓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何不用實拍來展現出萬裡長城的遼闊偉大?就算非得要用特效,難道就不能做得再認真嚴謹些?畢竟志願軍們遼望的,可是宛如矯健巨龍的萬裡長城啊。

...

...

二.奔赴戰場、碎石灘和村莊戰:割裂的語境變換和迷糊(惑)的執行
在志願軍遭遇敵機突襲的情節中,可以看出主創在氛圍營造方面的大量描繪:各種急促又緩慢的運鏡、過于泛濫的素材堆積,仍然貫徹着粗暴的方式去呈現情節想表達的東西,倒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到了正戲,[嚴肅]和[輕快]的編排和語境變換就做得真心離譜了。前者的描繪不僅量少,下筆又太輕(僅靠一個烈火吞噬一切的慢鏡頭/視覺沖擊是完全不夠的)。後者,我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要在志願軍傷亡減員的嚴肅時期變調成輕快幽默的喜劇風格?難道前者不應該比後者更重要嗎?[嚴肅]的地方還沒打好根基,突然就被[輕快]打破了基調,未免過分出戲了。

...

...

...

碎石灘犯的問題更是離譜,雖然沒有兒戲的語境變換,但執行上又是另一個極端:不僅僅是“好想法,差執行”,最離譜的仍是分屏與長鏡頭的炫技呈現。為什麼這麼說?泛濫且從未停歇的鏡頭運動,又快又慢,卻并未勾勒出空間的存在,隻剩雜亂。而當長鏡頭終于停止運動,屏幕的左右兩邊卻出現了兩塊小屏,用來展示敵機的意圖。老實說看到這裡我是非常迷惑的,罕見、新穎、也同樣讓人錯愕。自動忽視剪輯的存在,将影像淪為信息堆疊的附庸,在長鏡頭的襯托下,簡單的故事和情節反倒變得繁瑣。要不是友鄰把這一段分析得明明白白讓我無從下口,否則針對這一段的問題我還可以再講二百個字。

...

所以隻有村莊戰才是全片觀賞性最佳,也是執行最好的部分。除去那些又雜又亂的爆炸刺激場面(盡管攝影對細節的忽視、剪輯的稀碎和煙霧的遮擋共同鎖死了觀感和質量上限),三對三的小空間拼死搏鬥才是本段的精華所在,明确的動作設計和清澈的節奏把控總能調動觀衆的觀影情緒,而特地的情節反轉也讓代入感再一次提升。第三幕長津湖之戰中,談子為一對四的打戲也是同樣,無論是陷入危機還是脫困時刻都有清晰的執行。可以說,這兩場戲是本片最大的加分項,也是唯一的加分項。

...

...

...

...
受重擊而出現的耳鳴音效确實夠贊,兩位演員的演出同樣好評

...
真正将角色置于危機時刻的正面案例,在眼神的對峙中完成反殺(刺眼睛就不發出來了)

至于長津湖之戰,隻是把我前面說的問題又犯了幾遍,已經沒有細說的必要了…

三.總結
其實這次重看讓我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對于主旋律電影的看法改變,如果放以前,我肯定是嗤之以鼻的。不過在經曆了一年的觀影訓練後,對于主旋律電影也不再抱有過多的私人情緒和刻闆準則。這是重看《長津湖》後的最大感想。
但盡管如此,對于電影本身犯下的許多問題我依然會作出批評。作為一部講述曆史的主旋律電影,它的表現是割裂的。過分疊加優秀電影的符号化加分項,執行和呈現效果卻完全反着來(精心設計的嚴肅基調被輕快幽默的情節和演出給破壞),于是在割裂的觀影情緒下,我隻能看見創作者們對曆史和影像表達的輕率處理。
隻能說很無奈,電影還是背叛了我的期望,它本應該是一部細膩質樸的好電影,而不應該隻有刻意與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