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觀視角和情感的帶入——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個人視角為切入點的紀錄片。之前看的紀錄片都是以局外人視角,展現客觀和宏大的東西,而這部紀錄片融入了導演很多主觀和細膩的情感。
在他與武大學生的聊天和其他畫外聲的自白中,可以得知他此次來訪中國的原因。他是帶着熱愛來朝聖,在長江尋找中華文化的源頭,在一些細節也可以窺見一絲“忏悔和反思”——帶着忏悔來贖罪。
導演的父母對中國有特殊的深厚感情,受他們的影響,導演深受中華文明熏陶,從小閱讀相關書籍,有極強的中華文化涵養。他在片中展現了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的敬畏之心,認為中日文字和文化相通,兩國一脈相通。每到一些帶有文化符号的地點,他常引用中國古詩和古籍,如《早發白帝城》和《三國志》,以此來抒懷。
這個國度曾經在他腦海裡描摹過多次,為了親身踏上這個土地,尋找中國文化源頭,他帶着最好的攝制團隊前來朝聖,義無反顧地前來實現願望,而沒有想太多後果。這是一種純粹的熱愛,但這種不顧一切給他帶來了30億元債務,他花了三十多年開演唱會才還清錢款。
導演是侵華日軍的後代,他的爺爺和父母在中國度過青少年時期,對中國有複雜的感情。這給他帶來了認知上的困境。他對日本侵華進行了很多反思,經過受戰争影響很深的城市,宜昌和南京的時候,采訪了戰争中的受害者,留下了深刻的忏悔和反思。南京的最後一幕是他趴倒在雨中的街道,這或許是一種釋然吧。
(這種忏悔和反思也體現在中國剛改革開放時日本人傾囊相助,處于愧疚中的他們,盡力出力出錢援助那個時候還很弱小的中國。)
2. 長江——
導演用了35mm的膠片進行拍攝,并且用了很多電影的拍攝手法,比如樂山大佛、火車車軌和集市的畫面。一部紀錄片充滿電影感,這在普通紀錄片中很少見,剪輯上場景的切換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導演想探尋一個文化符号,而長江是最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符号之一。在影片中,可以看到長江的自然風光,也可以看到沿江的城市風光。很有意思的是,在直升機上面拍航拍鏡頭,鏡頭的搖晃和機翼擺動聲印證了這一點。在空中俯視,長江和城市被一覽無遺。武漢的上空很有意思,灰色屋檐的樓房包圍着紅色屋檐的樓房,有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感覺。在城市和鄉村裡,雖然語言不通,但導演用手勢盡力與當地人民溝通。
探尋長江的源頭對導演意義很大,因為朝聖中華文化的源頭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而長江的源頭在青藏高原。
但是在影片結尾,政府拒絕了導演入藏的請求,可能是害怕政治上的不好影響。被拒絕入藏之後,導演的心情急劇變化,從每天刮胡子到胡子任長,從快樂旅人到苦行僧。所幸,他最後還是看到了,隻不過是通過另一種途徑——登上了峨眉山遠眺青藏高原,但這種方式還是沒有親身體驗更觸動吧,這個遺憾隻能留待下次填補了。
(很神奇的是,峨眉山竟然會有藏傳佛教的僧人,對于藏傳佛教到帶子,之前在雲南四川的藏區看到的都是色彩明豔的,而紀錄片展現的是滿是灰塵的、暗沉的。)
3. 與過去對話——
導演在片中探讨了“中國和日本的速度”。我的理解是,在時間尺度上來說,中國有五千年的曆史沉澱,那時隻是暫時衰敗,而日本隻有比中國少一半有多的曆史,在較短的時間維度裡飛速發展,但曆史的沉澱遠不及中國。日本始終是一個學習者和追趕者,無論是對中國還是歐美。
放到中國五千年曆史的維度中,那個時代隻是滄海一粟。紀錄片展現了獨屬那個時代的中國風土人情,鏡頭中的中國人民眼神清澈,淳樸善良,辛勤工作,集體主義語境開始崩塌下,個人主義色彩逐漸凸顯。
80年代初的許多曆史變遷在影片很多小細節中得以展現——私營市場、那個時代的服飾和言談等等。
跨越時空,與過去人們進行時空對話,他們如今身在何處呢?在觀看影片時曾對某些場景感到熟悉,好像其曾在我的過去停留,但拼命在記憶中搜尋卻找尋不得,可能是變化太快了。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第五個十年,在過去40年裡,中國許多城市的人口從百萬級增長到千萬級,城市基建在飛速的完善。在改革開放前三十年,發展在生活中肉眼可見,但在最近十年裡,許多東西愈趨飽和,發展從重視速度轉變到重視質量,也許變化不那麼可觸摸了。
4. 旅者的身份——
導演對本次的拍攝投入了很深的情感,邊走邊拍,雖然有些場景經過了明顯的設計,但大多數都源于自然而然,是有感而發,而沒有太多的預設。
受經濟體制的限制,當時人們的生活都被限定在一個地方,全國性的人員流動還沒開始。那時旅遊這個概念還沒有開始普及和興盛,影片裡面探訪的名勝山川都比較少人,很多地方都保留最初的樣子,人們在影片裡的活動都是日常,而不是刻意而為之。
而如今我們的旅遊大多變成了“打卡式”的走馬觀花,表面上是計劃感的體現,但實質上是程式化的禁锢。相比于此,我更喜歡私人化随性的旅行,不用被所謂的明确計劃所束縛,不刻意去進行“打卡”,可以随心所欲,更關注沿途風景,并投入其中。
長江——一場朝聖之旅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春潮湧動
晚上看到最後春水流出的時候睡着了,很夢幻,像是一場幻夢。“潮水退卻後,每個人都在裸泳”但整部片都是暗流湧動的,最後才開閘,崩裂,潮水放出。其實女主整部片都沒穿衣服,不斷被母親揭疤,在這個家裡面,她已經不屬于自己了。全片除了結尾,她一 ...
流水和落花(含劇透)
一對夫婦的孩子因心髒病而死去,而開啟寄養之路。從自閉男孩,到妹妹,到兔唇女孩,到乖男孩,到一對姐弟,最後到混血兒,每寄養一個孩子,夫妻倆的情感都有變化,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特點,他們把真心都投入他們身上。從孩子身上,夫婦汲取了不同的強大 ...
長江——一場朝聖之旅
1. 主觀視角和情感的帶入——這是我看的第一部以個人視角為切入點的紀錄片。之前看的紀錄片都是以局外人視角,展現客觀和宏大的東西,而這部紀錄片融入了導演很多主觀和細膩的情感。在他與武大學生的聊天和其他畫外聲的自白中,可以得知他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