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電影的人物關系全部都莫名其妙,沒有一個能解釋通的,李善德的老婆每次都打他耳光,李善德還愛上了他老婆的耳光,這是要宣傳什麼?李善德和蘇諒更加莫名其妙了,啥都沒經曆,李善德甚至可以說背叛了蘇諒,但是蘇諒最後還來救他,這不是過于理想化了嗎?作為一部諷刺黑暗官場的劇,這不是很站不住腳嗎?李善德和侗族姑娘也是莫名其妙,小僮為什麼突然就願意幫他了?比如說小僮在做實驗的時候為什麼會同意砍樹?作為一個養荔枝的人,怎麼可能同意砍樹?我們養花都舍不得把花摘下來啊!
如果沒有這些關鍵人物的幫忙,李善德如何做出轉運荔枝的方案?尤其是蘇諒,這是男二的位置,卻交代得這麼不清不楚,不能用電影時長不夠來帶過吧?如果電影時長不夠就可以連最主要的配角都不用交代清楚,那電影好壞的底線在哪裡呢?整部電影人物關系莫名其妙,情節故意讨好,比如說打耳光,故意設置這樣的情節來逗笑觀衆,還有一些其他的情節也是,想故意加一些搞笑的成分,結果不倫不類。
導演可能還想延續年會不能停那種搞笑+諷刺,結果這種嚴肅的古裝劇和馬伯庸那種嚴苛的細節控根本不适合,就像高考時穿旗袍的爸爸們一樣又滑稽又不合時宜,既侮辱了旗袍又折損了男性的風采。
《長安的荔枝》:莫名其妙的人物關系如何撐起一部諷刺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