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從三個方面,打破各自常規的思維方式,告訴我們,原來還可以這樣活。

下面,讓我們一一來看。

...


01  事業上:學會用未來眼光看事情

作者古典在《拆掉思維裡的牆》中這樣寫道:

“一件事情的價值,不取決于它在當下的價值,而取決于在未來中的價值,這叫作未來價值。”

這裡,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你準備去旅行,作為你旅行的幫助,神仙可以給你一個禮物,從汗血寶馬、駱駝和大象中隻能選擇一個,你要如何選擇?

好多人選擇汗血寶馬,大家照常想,馬不就是代步的嗎?并且小說中的馬能翻山越嶺。

但這裡,其實我們的邏輯是錯誤的。

我們應該從你要準備去的地方入手來做選擇。如果你要去沙漠,那馬匹肯定是跑不了的,如果你要過河,是不是需要用到身材高大的大象?

我們要從想要達到的的“結果”入手,去推導我們前面需要做的事情。

...

對于工作,同樣如此。

我們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呢?

是寫出最好的簡曆,挨個去應聘職位嗎?還是對比職位工資的高低,選擇最高的職位呢?亦或者選擇一個知名度最高的公司?

其實這些都不是,作者認為,對于工作,我們需要從自己内心出發,自己想要做什麼,再去看現在應該選擇怎樣的公司。

比如,你想要成為作家,那麼你就要去了解關于寫作的文化公司,如果你想成為金融專家,那麼你就要把目光放在金融有關的公司上。

不能簡單從短期去推長期目标,而要倒過來推。這就是未來眼光。

...


02  生活中:做好自己

作者在書中舉了這麼一個例子:

一位女士想出國,但是男朋友出不了國,男朋友說如果讓他出國陪讀,這位女士就太自私了。

并且,這位女士的父母也不同意,她說,母親會太過想念自己,若是出國,見上一面會很難。

種種原因造成了她無法出國的結果,這位女士非常為難。

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面臨的場景,我想怎麼樣做但是會怎麼怎麼樣。

面對這種場景,作者認為,如果真的有沖突,那麼一定要選擇先做自己。

作者把這種選擇比作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男朋友、父母包括身邊友人都是董事會的成員,對于這個公司有一定的發言權,他們可以發表各種各樣的觀點。

但這家公司終歸是你的,你才是最大的股東。

所以在生活的選擇上,一定要先問問自己想要怎麼選擇,我們可以參考别人的看法,但必須要有自己的主觀決定,也就是先做好自己,再談其他。

...


03  個人發展上:改變自己的“潛意識”

艾森克教授做了一個關于星座的調查:

讓完全不了解星座的人去填寫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個人的性格内在完全和星座學無關,也就是對不上,但是讓相信星座的人去填寫,結果則完全相反。

這份調查結果顯示:人們會因為自己相信星座,而慢慢發展出那樣的性格。

簡單來說,人們真的會變成自己覺得“應該成為”的人。

...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把這種潛意識用在不太好的一方面。

比如,有人經常覺得自己會搞砸演講,結果往往不會演講成功,有人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學,那結局也總是不會太好。

所以,在我們平時的生活或者思維上,一定要給足自己“潛意識”:我們可以,我們能行。

這就是《拆掉思維裡的牆》中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事業上,要學會未來眼光看事情,從結果逆向推理;生活中,做好自己要比其他都重要;而在自我發展上,要學會改變并運用“潛意識”。

讓我們學會這三種思維,改變原有的思維模式,換一種更好的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