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打破各自常规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原来还可以这样活。
下面,让我们一一来看。

01 事业上:学会用未来眼光看事情
作者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这样写道: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它在当下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中的价值,这叫作未来价值。”
这里,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准备去旅行,作为你旅行的帮助,神仙可以给你一个礼物,从汗血宝马、骆驼和大象中只能选择一个,你要如何选择?
好多人选择汗血宝马,大家照常想,马不就是代步的吗?并且小说中的马能翻山越岭。
但这里,其实我们的逻辑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从你要准备去的地方入手来做选择。如果你要去沙漠,那马匹肯定是跑不了的,如果你要过河,是不是需要用到身材高大的大象?
我们要从想要达到的的“结果”入手,去推导我们前面需要做的事情。

对于工作,同样如此。
我们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呢?
是写出最好的简历,挨个去应聘职位吗?还是对比职位工资的高低,选择最高的职位呢?亦或者选择一个知名度最高的公司?
其实这些都不是,作者认为,对于工作,我们需要从自己内心出发,自己想要做什么,再去看现在应该选择怎样的公司。
比如,你想要成为作家,那么你就要去了解关于写作的文化公司,如果你想成为金融专家,那么你就要把目光放在金融有关的公司上。
不能简单从短期去推长期目标,而要倒过来推。这就是未来眼光。

02 生活中:做好自己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女士想出国,但是男朋友出不了国,男朋友说如果让他出国陪读,这位女士就太自私了。
并且,这位女士的父母也不同意,她说,母亲会太过想念自己,若是出国,见上一面会很难。
种种原因造成了她无法出国的结果,这位女士非常为难。
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临的场景,我想怎么样做但是会怎么怎么样。
面对这种场景,作者认为,如果真的有冲突,那么一定要选择先做自己。
作者把这种选择比作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男朋友、父母包括身边友人都是董事会的成员,对于这个公司有一定的发言权,他们可以发表各种各样的观点。
但这家公司终归是你的,你才是最大的股东。
所以在生活的选择上,一定要先问问自己想要怎么选择,我们可以参考别人的看法,但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观决定,也就是先做好自己,再谈其他。

03 个人发展上:改变自己的“潜意识”
艾森克教授做了一个关于星座的调查:
让完全不了解星座的人去填写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个人的性格内在完全和星座学无关,也就是对不上,但是让相信星座的人去填写,结果则完全相反。
这份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会因为自己相信星座,而慢慢发展出那样的性格。
简单来说,人们真的会变成自己觉得“应该成为”的人。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把这种潜意识用在不太好的一方面。
比如,有人经常觉得自己会搞砸演讲,结果往往不会演讲成功,有人觉得自己肯定考不上大学,那结局也总是不会太好。
所以,在我们平时的生活或者思维上,一定要给足自己“潜意识”:我们可以,我们能行。
这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中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事业上,要学会未来眼光看事情,从结果逆向推理;生活中,做好自己要比其他都重要;而在自我发展上,要学会改变并运用“潜意识”。
让我们学会这三种思维,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换一种更好的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