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开始,对传统故事的重构就从未停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绝大多数所谓的“旧瓶装新酒”,最后都在不走心和逐利一地鸡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哪吒之魔童闹海》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影视艺术凋敝的2024年过后,观众也急需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来获得快乐。我们是幸运的,哪吒系列的第二部电影和《黑神话:悟空》一样出色的讲好了中国故事,为春节走进电影院的观众带来了足够惊艳的观影体验。

...

同样是翻拍传统故事,春节档同时上映了三部翻拍电影,在其中更是有一部主题相近的封神电影,为什么观众会选择内地市场一向不被看好的动漫,而放弃质子团和流量小生,真正的原因也许就出在诚意上。改编的本质实际上是把现代的故事装进传统的故事框架中,讲这个现代故事的过程就体现出制作团队的水平和诚意。

...

有的电影春节给观众卖腐,把特效拍成蓝精灵;有的电影把侠之大者拍成蒙古国宣传片,这就是诚意上的天差地别。电影在某种意义上,也表达着制作团队对于世界的理解,当一群人的认知里只有cp、饭圈和捞钱时,艺术的颓势就不可避免的降临。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出现在春节档,凭借它对观众期望的诚意和对艺术的追求,既做大了蛋糕,又传递了正常正确的三观来正本清源,凭借一部电影就追评2024年三分之一的总票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而在老生常谈的传统故事新编话题上,《哪吒之魔童闹海》也为这个赛道的其他艺术作品树立了典范。孙悟空和哪吒算是传统故事中少有的,以反抗精神为人物主要内核的角色,在近几年里他们俩也多次拯救国产艺术作品于水深火热之中。究其根本,不管是《黑神话:悟空》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制作团队对他们的解读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是用心打磨能支撑起人物形象的,更是愿意让观众支付相对高昂的费用去用心揣摩的。

...

在这个赛道上能有如此的多的电影因为追求短平快,而覆水难收,是几年前的我从未能预料到的。2019年的《白蛇缘起》将一个本该懦弱无能的许仙变成了许宣,在一个传统的故事中加入了有关平等、自由意志的讨论,本该是哪吒的好前辈。却贪恋女粉带来的及时票房,在《青蛇劫起》中硬炒青白cp,开头十分钟就既写崩了许仙的人设,也固死了白娘子的人设,最终在第三部《白蛇浮生》中,即使已经意识到问题也早已经无法回头。最终,一个传统的故事回归于传统,白娘子仅仅是从一个依附于男人的传统女性变成了一个依附于强势女性的传统女性。玩弄女权的代价是最终被更癫狂的田园女权和饭圈玩弄,令人唏嘘不已。

...

而同期上映的某部电影的续集更会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鲜明对比,同样的话术也依然有效。为了及时的利益所玩弄的饭圈,最终也会被更癫狂的饭圈粉所玩弄。质子团的塌方从来就不是偶然,在第一部营销质子疯狂训练、展示腹肌、在围脖上掌控舆论容不得批评的时候,今天的结局就已经藏在了谜面里。当一部电影赚到米就只能拍出蓝精灵的特效时,当一部电影脱离了封神演义本身的剧情就寡淡无味时,它的结局就已经注定。

...

这些“旧瓶装新酒”的反面教材,也恰恰就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破旧迎新的优秀之处。哪吒和敖丙并不是没有炒cp之嫌,但在两部电影中,导演至少控制了度,让红蓝cp的深度甚至不会超越子供向的幼稚程度。诚然没人能断言哪吒后期会不会走上邪路,但至少目前来看是正常的。甚至是在哪吒母亲的人物塑造上,电影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塑造了一个能“撑起半边天”的女性角色。而相比于对女权的说教意味,我不知道隔壁的邓婵玉究竟想讨好哪些角色或是谁好谁坏,但就如同前文所说,一个依靠妲己来贩卖软色情的电影如果想用女权来撑场面,那它的结局就注定会被田园女权所反噬。

...

在我个人看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真正优秀的地方,其实是它借由哪吒这个虚拟形象所创作出来的故事本身。一个从出生开始就不被看好的人,却始终抱有这抗争的希望,在一系列令人痛苦的成长经历后才刚刚踏上他的人生之路,在这过程中所包含的感情,是每一个年轻一辈过去拥有、现在拥有或是将来拥有的,也是每个曾经年轻过的观众所能共情的。

...

电影的故事具体好在哪里?有很多的情节可以证明,而这里我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对称情节”。电影中的申公豹和哪吒实际上是一对“镜子角色”,用申公豹之口在第一部就告诉你“人心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搬动”,实际上在第二部中,又有多少人在刻意引导下认为是申公豹屠戮了陈塘关;但制作团队又借哪吒的行为告诉观众,人心中的成见是可以被“搬动”的,应当首先成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己,而非父母的孩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从此,一个在陈塘关前自刎以谢父母的哪吒死去了,一个为了众生、为了自己的哪吒在新的故事里诞生了。

...

《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黑神话:悟空》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分别占据了中国电影和中国动画的巅峰,这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虽然电影注定不可能像游戏那样让玩家有极高的沉浸感和代入感,《哪吒之魔童闹海》不可能像《黑神话:悟空》一样,让玩家时时刻刻都扮演天命人的角色,去看到对大圣的重构和解读,体验六章开风灵月影都需要30个小时流程的碎片化故事。电影有它无可替代的地方,在内地的电影受众数量注定不是游戏受众可以碰瓷的,视听语言的直观刺激也同样会比游戏更加适合完全不玩游戏或是看电影的观众,这两部作品用它们迥异的画风诉说着共同的故事。

...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两部作品,在其内核上其实诉说着同样的故事。风起黄沙里的书生,和申公豹抱有同样的成见;日落红尘里的牛魔王,和东海龙王也一样有苦难言;而未竟的结局,也和魔童闹海的结局一样,告诉你应该去怎么做。好的故事往往有着相同的内核,并非重复,而是中国式审美在根源上的共鸣。

...

总而言之,《哪吒之魔童闹海》即使不放在春节档,也是一部完成度非常令人满意的作品,同样是近两年来我个人最喜欢的动画作品。毕竟谁又能说《蓦然回首》、《机器人之梦》或者是《宇宙机器人》,能从一个中国观众心中夺去他挚爱的传统文化呢?

...

希望不论多少年之后的第三部,能再次带给我们惊喜。我们对动漫、对电影的希望已经倒在了太多太多逐利的续集中,但我们依旧选择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