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0日 星期二 沈陽 天氣晴
這是一部來自2005年的電影。
即使是16年後的今天,與它遇見,也不算晚。而且來的剛剛好。
愛是什麼?
愛,是指喜歡達到很深的程度,繼而人為之付出的感情。是指人類主動給予的或自覺期待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這是字典裡給出的定義。
這也是傳統意義上的愛。
可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不要試圖去定義愛,愛也是永遠無法被定義的。
電影刨除歌舞劇和光影在技巧上的發揮外,故事的核心,其實非常簡單。講述了三個人之間兩段感情的糾葛。
與其說這是一部歌舞片,而且至今被認為是華語歌舞片中的翹楚。不如說歌舞隻不過是陳可辛炫技的手段。
歌舞片本身對于華語電影來說數量非常少。這可能和華語圈文化相對保守和内斂有關。這種脫胎于歌舞劇的電影類型,對調度和光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能拍好一部歌舞片,是對電影工業的一種檢驗。
歌舞片和歌舞劇一樣,唱詞很關鍵。它不同于電影台詞,在音律中表達情感,會讓情感放大。但缺點是唱詞不清,拖沓冗長。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包括我不太能接受歌舞片的原因。
《如果·愛》中的歌舞占比其實不大。也沒有像印度電影一樣突然闖入。
在唱詞上,對劇情推進沒有關鍵性的幫助。更多的是在表達主角内心的情感獨白。
把歌舞删減之後,雖然影片的魅力會有折扣,但對影片主題的表達沒有實質的影響。
三個人,三種愛的表達與接收方式。
三角戀的核心是周迅飾演的孫納。一個想要成為明星的“北漂”少女。出身平庸,資質平庸的她對衆人矚目無比的向往,并始終為之而努力。但她清楚,她的平庸不足以支撐她追求的東西。
這是一種殘酷的交易。
想要得到女王的皇冠,就要失去愛與被愛的能力。
她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一定要在追求與愛中做一個抉擇,她選擇愛自己。始終愛自己。
面對林見東稚嫩的愛,她能做的隻能是短時間的占有,不做停留。
因為林見東的愛太寶貴,她想要但她更想放棄。
因為,想要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就要始終愛自己。
愛自己的不僅是孫納,她還把這套理念教給了林見東。
林見東是這個故事裡唯一成長的人。體現了完美的人物弧光。
他的懵懂相比于孫納的成熟,顯得格外幼稚。
同齡的女孩都要比同齡的男孩成熟。
因為男孩總是願意表現出大方穩重,想掩蓋的是内心的天真。
女孩總是願意表現出天真浪漫,想掩蓋的是内心的成熟。
事與願違。越想表現就越會把掩蓋的東西暴露出來。
天真的林見東以為自己可以和孫納同甘共苦,自願放棄了許多。但不同頻導緻的錯位,林見東墜落在孫納冷酷無情的逐星計劃中。
他隻是計劃中偏離軌道的一部分。
為什麼多年後,林見東堅持讓孫納回到北京。不是為了找尋舊的情感,喚起美好的記憶。
是因為曾經太美好了,所以要反擊。
林見東就像是一個手握玩具的大男孩,孫納把他心愛的玩具扔到地上。
他心痛,所以他要反擊。
他學會了始終愛自己。回到北京的第二天清晨,扔下孫納的他内心是痛快的。仿佛出了一口惡氣。因為玩具已經髒了,他假裝不愛了。
但這種狠心,并不是真心。對美好的懷念,對自己的付出的,對孫納曾經的浪漫,那是他内心最柔軟的地方。他把那種痛叫做愛。
當他再一次來到冰河,他依然會與她相擁。即使,他已經學會愛自己了。
另外一個愛自己的人,還有全場身份最高的導演聶文。
這個成熟穩重的男人,仿佛早已經曆了一切。孫納和林見東不過是他的曾經吧。
陳可辛非常巧妙的把聶文的過去,以及聶文和孫納之間的感情按住不表。讓觀衆産生了無盡的想象。
看似成熟的他,其實内心是最天真的。他追求的愛,隻在青海的草原上,不在這繁華複雜的都市裡。
拍電影,拍愛情電影,拍美好的愛情電影。是他對心中的美好最好的追求。
面對孫納和林見東的舊情複燃,他會嫉妒,會憤怒。但他知道,這些隻不過是一個凡人應該有的情緒,當情緒過後,他還是要追求自己的美好。
那個草原上,藍天下的,青島。
貫穿在三個人之間的。是周迅的台詞。始終愛着的是自己。
但另一方面,什麼是愛,似乎沒有人能夠說得足夠清楚。
因為,愛,在每個人的視角中的樣子是不同的。
孫納的愛,林見東的愛,聶文的愛。都是沖突矛盾的,但又是那麼的統一。
三個人交織的部分形成了這部電影想表達的主題。
如果你感受得到他的深情,即使無法理解,也請為此而欣慰。因為在他的世界中,愛,就是這樣的存在。
我們不去要求什麼,隻是用心的感受。
像感受雪花落在臉上的時候,不是冰冷,而是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