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整部劇集,二十九集,習慣了快節奏的劇情與緊湊的推進,回頭來看這種慢慢悠悠的劇,頗有點不習慣。


  對于許多的作品,包括書本或者劇集,我一直都有一個觀點是——創作者對于自己的作品必須要有足夠的自信,才能做到慢悠悠地叙述,因為我必須先相信我的讀者或者影迷,他們有足夠的耐心聽我慢慢地講,不至于我還沒開始講或者沒講完,他們已經棄我而去了。這本身是一種文化自信,對于自己作品的自信,沒有這種自信,做不來這種從容。


  這又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隻是創作者自己的自信,而他的或者她的作品,其實并沒有這樣的粘力來吸引住讀者或者影迷,那就非常尴尬了。整一個叙述的過程完全變成了一種自戀式的自我撫慰,而讀者與影迷完全不在線,完全不懂得欣賞,這個過程就變成了一場大型的尴尬的自慰,創作者以為很有美感,而觀看者或者被迫觀看者,除了尴尬隻有尴尬。


  當然,可以說,我的審美力不足,所以我不懂得欣賞,因此它們都很好,是我自己的問題。


  類似的劇集,近期我就看過那部極其尴尬的《平原上的摩西》,這種劇集有個神奇的現象就是在它的一番鋪排之後,它的評分會巨高,高到我都不太敢去說它不好,因為說它不好就意味着我的審美趣味低下,不懂得欣賞美好的作品。但是為什麼,同樣是慢慢悠悠的《漫長的季節》,我看得如癡如醉大呼過瘾,連刷兩遍都沒有半點不舒适,而《平原上的摩西》我愣是昏昏欲睡,最後是咬着牙才把它看完的。


  有文化自信是一回事,有能力配得上這種自信是另一回事。所以一部真正的好作品,先得有那種娓娓道來的文化自信,還必須要有能講好故事的能力,所以他們才能把節奏放緩下來,慢慢悠悠地講述。大部分的作品,其實都避過這兩難,而選擇了緊湊的快節奏,至少在情節上能把追從者粘住——文化自信,除了對自己的作品有粘性有自信,同樣要對自己的讀者或者影迷有信心,相信他們有耐心聽自己慢慢地講下來;而大部分的作品,它們隻要把自己的故事講完整,讓觀衆留下來,這樣做法其實更聰明。








  這部劇集,它在節奏上給人的感覺,它是往第一個方向去靠的,因為當我們終于看完了全集之後,它總共才講了三個故事——周迅飾演的林阚被導師侵犯的故事,林允飾演的趙尋被自己的老闆侵犯的故事,以及穎兒飾演的米芒被老闆侵犯的故事。三個故事相互交織,然後緩緩推進,最終用了二十九集的篇幅,才将将将它講完。


  記得我最喜歡的美劇,是當年那部經典的《犯罪現場調查》(CSI),類似這樣的案件,可能一集就把它們都給破了——當然,一般來說,因為它裡面帶了林阚的舊案,并且還有米芒嫁給侵犯者并且發展成了家暴,所以如果用七到十集來展現,其實就會相當從容了,但是它愣給拍成了二十九集×45分鐘,實在,就有點拖沓了。


  喜歡這部劇的人們都說,它細膩地展現了比如趙尋整個心理狀态的轉化,它為何需要如此大的一個篇幅來展現這個故事,因為正如現實中的性侵一樣,舉證難,入罪難,并且因為侵犯者的種種隐性的壓迫,被侵犯者甚至連說一句不的勇氣都沒有,所以趙尋如此搖擺如此進三退二,正是這部劇最難得的地方。


  從審美來說,我其實喜歡慢節奏的書或劇,但是我喜歡的,如同前文所說的,它有自信慢下來,并且它得有能力駕馭好節奏,作品會自帶粘性把我粘住。這部劇,明顯不太符合我的這兩個條件,它是慢下來了,但是它在劇情上的節奏,雖然不至于讓人昏昏欲睡,但是一路看下來,随便在哪個位置抽掉幾集再往下看,可能半點都不違和,因為它半點都不影響整個作品的完整性——所以,還是我的問題,我不懂得欣賞它的美。








  一集,是經典如CSI;三集,可能會有點倉促;七集到十集,可能相對會好很多;但是二十九集,确實很讓人抓狂。


  看到後面,我發現我其實已經對這部劇裡的所有走向都不感興趣了,比如一開始還會在想是不是趙尋設的仙人跳,或者是辛路為奪權安排了趙尋的高端局,又或者成功以權勢與财富實施的另一種無實物卻實質性的高端侵犯……但是看到後面,不管它往哪一個方向去走,我發現我都無所謂了。


  不管林阚,趙尋或者米芒,我幾乎都不再有任何共情了。這麼說也許有點不道德,劇集中間的幾集我甚至還有點同情成功;當然,劇集最後讓成功的人設也坍塌去了,它連我最後的那點共情也完全奪走了。


  在觀影的角度來說,這部劇從劇情上讓人失去興趣,從人設上讓人無力共情,剩下的,還有什麼?可能,僅僅隻是剩下說——我既然都已經看了十集,如果不把它看完,我前面那十集的時間就會被證明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了;終于看到了二十集,如果我不把最後的那九集給看完,我又浪費多十集的時間……于是最後看完了之後,才終于明白——這僅僅隻是一個看完的儀式感而已,我需要把它看完,才對得起我前面那些被浪費了時間,就算看完了之後終究證明了,我可能浪費了更多的時間。但是人生本身,不就是一個不停試錯的過程嗎,也許在最後一集,是不是會有驚喜與反轉呢——當然,最後我沒有找到這個驚喜與反轉。








  好吧,我承認,是我一開始想多了。但是另一個好消息是,我終究是把它看完了,當我打開電腦然後寫完最後的這幾個字,我不需要再在它身上,再浪費多一分鐘了。


  合上筆記本電腦的這一刻,我最終完成了關于儀式感的全部。




20230813;癸卯年六月廿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