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宴遇永安》真不錯!目前已經追到第9集了,來分享一下整體觀感~劇透預警⚠️

...

總結一下,這部劇很适合喜歡感情細水長流、偏輕喜劇風格的觀衆~本以為隻是純下飯劇,但從第7集開始,編劇的一些巧妙設計讓我眼前一亮,還蠻有驚喜感的!

...

先來說說前四集。女主一家穿越到古代後,整體的表演多少有點浮誇,一家人咋咋呼呼,言行舉止都是往喜劇誇張了演的。

不過轉念一想,這畢竟是一部輕喜劇,為了制造笑點,邏輯上的小Bug(比如煎餅攤的原料到底從哪來的)也還能接受。畢竟要是按正劇那套嚴肅邏輯來演,恐怕就沒那麼好笑了。

所以那時候我對這部劇的定位很簡單——一部輕松搞笑的古代愛情美食劇,不需要太較真,看着開心就行。

從第五、第六集開始,編劇終于開始發力,時不時給我一些驚喜。男女主解除誤會後,劇情的每一步都在幫觀衆慢慢走進他們的内心。

先是那場烤串攤解圍的小插曲,再到廚房裡林宴主動幫阿荠打下手,編劇傳遞出,林宴作為古人,卻不是那種“大男子主義”的人。對他來說,沒有“君子不近庖廚”這樣的思想。

...

阿荠講牛郎織女的那段也很妙。她不認同“牛郎偷衣服留下織女”這種扭曲的愛,覺得那不是愛,而是束縛。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她對自由的渴望,比愛情更深。而林宴聽完後,告訴阿荠,這些故事都是男的寫的,所以沒有考慮女性的想法,更是點睛之筆。他不是在讨好她,而是真的理解她。

...
...
...

這一系列的小細節,都在悄悄鋪墊他們的靠近。不是那種“突然抱抱”的工業糖精,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吸引。林宴欣賞阿荠,從來不隻是因為她做飯好吃,而是因為她的想法和性格本身就值得被喜歡。

從第七集開始,編劇真的讓我忍不住誇誇了。原本以為這劇就是無厘頭搞笑,結果居然開始有了深度。

阿荠意識到自己目前再也回不去現代,劇情的基調也從歡快浮誇此刻回歸到現實。很多人吐槽她不搞事業,隻想着談戀愛,還調侃“祖宗劇還要談戀愛”。但實際上,這完全是誤解。

阿荠對林宴一開始并沒有任何男女之情,更多是出于尊敬和距離感。她也和林宴直接說過:“那我們就不是朋友。”她所有的計劃,從“接近男主”“來到男主家,各種摸索”到“給男主喝羊肉湯”,最終目的都隻有一個——回家。根本沒想過談戀愛這件事。

所以當林宴後面提出要退婚時,阿荠簡直開心壞了——一秒鐘都沒猶豫就答應。畢竟在她眼裡,那可是“祖宗”啊,怎麼可能和自己的長輩談戀愛?她從頭到尾都沒把這段關系往情愛方向想過。反而是林宴,悄悄被她的想法和真誠吸引,所以前面幾集,兩人之間反而因此顯得自然又舒服。

阿荠在第7集,發現回家的希望破滅後,非常失落。其他家人都覺得留在古代很好,可以比現代賺更多錢,也不用上學了。隻有她垂頭喪氣,她不想留下,因為她比誰都清楚這裡的危險。

她聰明,也最清醒。前面看似總是樂觀積極、各種鬼主意,想辦法激發家人的鬥志,笑嘻嘻的,其實有一部分是她的僞裝。每次遇到惹不起的貴人,她和母親都會立刻低頭、認錯,看似服軟,其實心裡想的是——“再忍一忍,等能回家了就好了。”

可現在呢?現代的自由和平等都離她越來越遠。古代的世界裡,階級分明、貴賤有别,商賈被瞧不起,女人更是步步受限。沒有男主的庇護,她可能早就死上好幾回了。

所以她害怕的,不是當下的困難,而是,要是一輩子都回不去了,該怎麼辦?


第八、九集是我最喜歡的兩集。阿圓這個角色真的寫得很不錯,有力推動了劇情。當她抱着阿荠說出那句“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但我知道你在對我好”,我瞬間眼睛都濕潤了。

...

正是通過“解救阿圓事件”,阿荠才下定決心留下來。她不再隻是個想回現代的穿越客,而是開始與古人産生羁絆,一家人也決定好好開小飯館、安心搞事業。

而這一段劇情,巧妙地讓男女主的人設都變得更立體。首先阿荠到底在糾結什麼?

首先讓女主人設更立體了。她挺清醒的,不是盲目的聖母,阿荠比家人都聰明。她太清楚這個時代的規則:權貴遍地,惹不起。

每次被上層階級刁難,她都是第一個服軟、說好話的人,因為她知道硬碰硬隻有死路一條。包括不想摻和軍中的吃食,被軍人說女人不行,她都是一笑置之,就是因為知道這些人開罪不起。其他家人能開心地留在古代,但她不行。這裡的商戶階級太低,她不想一輩子卑躬屈膝地求别人。

而“救阿圓”這件事,意味着要正面得罪惡人。她明白見義勇為的後果,但依然選擇出手相助——這不是聖母心,而是一種清醒的勇氣。知道危險,卻還是決定去做,這種勇氣比盲目的沖動更可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林宴看到且理解她這份掙紮後的勇氣。

救了阿園後,為什麼不想留下她呢? 阿荠其實還是想回現代的,并不想改變曆史,也不想和古人産生太深的情感聯系。她之前對林宴說的那句“我們不是朋友”,在這裡形成了呼應。留下阿圓,就意味着更深的羁絆,也意味着一份責任。

她想回去,連自己的未來都還沒想明白,怎麼敢再搭上一個古人的命運?她比父母看得更遠。父母覺得救人就是多一張嘴吃飯,她卻明白,這意味着要負起長久的責任。正因為聰明,她的猶豫更讓人理解。

這種糾結又讓女主的人設更加生動:她不是聖母,但也做不到袖手旁觀。前面阿圓雖不會遊泳,卻豁出命去救她,女主的善良不允許自己見死不救。

編劇在這裡的解救過程,又巧妙地展現了她的聰明:她先是向反派掌櫃試探,假裝說阿圓命格不好,想借此吓退店家。因為她清楚對方信這些,于是順勢利用。但壞人怎麼可能輕易被幾句話打動?

她猶豫着撤退,随後帶着石頭回來救人,用律法和武器作為依仗,想要威逼對方放手。結果依然無效,因為面對惡意,光靠孱弱的武力,理智和嘴皮子可不夠。

這時劇情精彩地呼應前文:她早就留了後手,提前拜托男主,如果自己沒回來,就以店家擴建為名違規,來救人。既體現她的機智,也讓“勇敢”不流于匹夫之勇。這一整段節奏緊湊又合理,人物反應十分真實。

最後家裡人都勸女主留下阿圓,都沒成功。但是林宴卻沒有責怪他冷漠,看穿她的嘴硬心軟,他點明,她明明害怕到手都被石頭磨破,卻依然沖進去救人,于是既安撫接納了她的情緒,又給予實際幫助,告訴她自己也會庇護阿圓。

他既理解她猶豫背後的善意,也願意成為她的支撐。最後,當男主提醒她天要下雨、阿圓還受傷時,女主終于下定決心去找回阿圓。這一情節不僅推動了劇情,也讓兩人之間的信任和情感悄然升溫。

接下來,談談男女主人設和演技部分。小林的表演非常出色,不愧是“天選古人”。他舉手投足間都有書卷氣,玉樹臨風又不失溫度。雖然背負仇恨,但人設并非臉譜化的“冷面公子”,外冷内熱,克制中藏着真誠。前幾集他懷疑女主一家心懷不軌,态度生硬也合情合理;而當他意識到誤會後,立刻放下成見,開始尊重女主一家,這種人物轉變自然流暢,也讓角色更立體。

王影璐的演技則靈氣十足,她從不“惜表情”,不怕扮醜,敢于真情流露。最打動我的是她的眼神戲——那種大眼睛裡閃着光的靈動感,既能傳達喜感,又能演出壓抑與脆弱。前期我以為她隻是個搞笑擔當,但看到第五集才發現,阿荠并非單純的傻白甜,編劇用情節讓我相信了,她是家中聰明有擔當的“主心骨”。她渴望自由和平等,也因此被男主的尊重所吸引。兩人在第四集末尾徹底解除誤會後,林宴會陪她幹活、替她說話,那種真誠的理解與尊重,讓這段關系更真實,也更動人。編劇有在一點點鋪墊男女主互相吸引的理由。

這部劇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家庭線溫暖又真實。女主一家雖然看似打打鬧鬧,爸爸和哥哥有點不靠譜。但真遇到事時,每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保護對方。正是這種家人間的互相關愛,也打動了男主:他自幼失去親人,而女主一家讓他重新體會到“被家人惦記着”的溫度。

男女主之間的感情發展也非常自然,是那種“潤物細無聲”的漸入佳境型,而不是“工業糖精式”的突兀戀愛。沒有突兀的摔倒擁抱轉圈圈,而是通過一個個細節鋪墊出情感的萌芽。

比如第五集中,阿荠調皮地逗祖宗林宴念長長的奶茶名,林宴輕輕點了一下她的頭,語氣帶笑;那一瞬間,女主怔住了。


又比如第六集,阿荠又逗林宴,讓他穿上粉色圍裙和袖套,林宴無奈地笑着點她額頭,說了一句“你呀”,兩人都笑出了甜度剛好的暧昧。

...

我不得不說,小林和王影璐都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含情不膩,溫柔不浮。笑起來的那一刻,觀衆幾乎能從他們的目光裡看到戀愛正在悄悄發生。

最後說說這部劇的小缺點,首先,前期宣傳主打“美食劇”,但正片中有些時候的食物的制作過程往往一帶而過,略顯潦草。雖然每一集都會出現新菜,成品看起來也頗為誘人,但對于期待看到“煙火氣+做飯細節”的美食劇愛好者來說,多少有些意猶未盡。

其次,事業線的展開稍顯輕描淡寫。主角一家開店賺錢似乎有點過于順利,缺乏真實的起伏與挑戰。雖然這本質上是一部輕喜劇,不必上升到商戰或權謀的複雜程度,但對于喜歡邏輯嚴密、劇情紮實的觀衆來說,這部分可能略顯單薄。

最後,不得不提濾鏡問題。全劇粉感過重,幾乎是“零濾鏡”狀态,對演員膚色和質感都毫不修飾,看起來真實卻也略顯粗糙。服化道整體尚可,但顯然不是高成本制作,服裝精緻度和場景細節與同類精品古裝劇相比,仍有差距。對于習慣精緻畫面、講究質感的觀衆來說,這一點可能會拉低觀感。

總體來看,這部劇讓我越看越上心,每一集都能發現新亮點,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劇情充滿期待。

到底好不好看呢?就留給大家自己去品味吧,輕松追劇~ 快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