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中大概時7.5分左右的水平

就鏡頭和構圖而言,我不是很專業,總體感覺中上吧,不做過多評價。

就社會洞見而言,情緒的壓抑,灰黑的基調,制度的那啥,氛圍的那啥,表現都不錯,可是不稀奇,對我而言不深刻.......

就人性洞見而言,閨蜜愚蠢而又懦弱外加嘴硬、自私,女主感性而又矛盾,整體壓抑卻又情緒化,等等吧,還有階層問題,偏見問題,哎,我還是感覺挺好但是對我來說不夠......

為何說不上不下,不尴不尬呢?

片子用了相當量的篇幅或者說鏡頭,來推動劇情和人物構建,人物采取行動,結果出現各種意外鴻溝,觀衆主觀帶入結果出現偏差時和所要表達的客觀世界産生鴻溝,觀衆對社會和人性産生自己的見解,這挺好,節奏什麼的也都可以.......

然而不上不下的點就在于接下來,前期用很多筆墨,構建了人物和一次次轉折的劇情,卻沒有進一步讓沖突升級,内心的沖突沒有升級和深入,外在的人員沖突/人與社會沖突也沒有升級和深入,人物前期很飽滿,可是過半之後基本沒什麼變化和動态,我這裡當然說的不是人物情緒變化,而是說的深層次性格和欲望,和在更深層次沖突中展現出來的本性........

可能有人會說小情節/文藝片,不體現激烈的沖突,可是這個小情節也不算啊,因為他前半段用了大量直白的情節來推進了,起伏很大,而不是大量的意像展示,就像前半段瘋狂的給人解釋怕看不懂,後半段又說我是文藝片不能太直白,這樣整合起來很就覺得很奇怪。純粹小情節,可以看下青木瓜之味,那種看完非常有感覺........

再換一個維度,在哲學水平上,我非常理解那時那地的壓抑,以及這種對導演的影響,但也許就是因為壓抑憤懑不滿,讓他隻能宣洩不滿,表達現實,而非引人思考的故事。

紀錄片真實,卻很難有故事性,我在這裡的看法當讓是評價電影而不是紀錄片。

這幾年年輕人看到點反應。。黑暗的就像被觸到了g點,直接就顱内高潮了,也許是不讓播什麼,就覺得什麼高級,然後覺得自己竟然能看懂能明白更高級,這就是一種情緒罷了。當社會上全是那種揭露黑暗的,可能無腦理想主義又成了新g點,大家理性點,好故事就是好故事,題材隻是一方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