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
蔡導說,在台灣四五十年代大戲院式電影院盛行,六十年代落寞後變成了同志的碰頭點。
很幸運也很不幸的一點是,在我成長的縣,直到新世紀開始大家還是在大戲院裡面接觸到的熒幕電影,應該是大于等于我這一輩人的記憶。印象裡面它有兩大層,能容納千人,影院裡面會彌漫着淡淡的尿騷味,影院的售票廳裡永遠貼着一張《新不了情》的海報。除此以外,在3D電影剛開始興起的時候,影院用了幾周的時間播放一些劣質的3D短片,所以那幾周除了尿騷味,也會有嘔吐味的存在。
很割裂的一點是,白天他是兒童們的電影科普場所,晚上他會變成成年人狂歡的地方,進行着各種性感熱辣的脫衣服表演。電影院的宣傳車會用一個帶着大喇叭的卡車,用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在整個縣城宣傳他們的脫衣舞表演。童年的我對于那裡到底在表演什麼很好奇,所有存在我腦海的片段都是一些杜撰的想象的片段,但是這些片段都很真實,足以說明當時的我花了很多時間來想象夜晚的裡面到底是怎樣的燈紅酒綠。
這個影院應該以廢棄物的形式存在了很多年,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消失了。我現在懷念它,但是我卻在記憶裡檢索不到它究竟是哪一年消失的,是我青春張揚的高中歲月?還是想逃離家鄉的大學?還是在對家鄉覺得恨也離不開的碩士時光?總之它有一天開始突然消失不見了。
今天看完電影回憶起這個我電影愛好啟蒙的地方,突然覺得很傷感,因為它突然消失了。一個充滿着割裂感和記憶的地方卻沒有影像能用來回憶它,當然這可能就是電影本身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