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重戲劇沖突——天道之争。
何為天道,依《易傳》,天以“生”為道。“生”乃天地之大德。生生不息,生化萬物。
染青為神,與天地同壽,轉息千遍,或戰死以衛天道、或自戕以殉天道,無一不為萬物求生定序。
玄夜是修羅,天定短壽,竊玉續命,卻操縱轉息輪,生死予奪,盡随私心,以緻天地無序、萬物淪喪。
玄夜便是染青的“私欲障礙”,盡除才能複本。所以,染青故事的結局便是手刃親夫,元神化為結界,至此上神歸位,天道恒常。但以應淵血脈與玄夜同歸于盡的設計甚是巧妙,一方面高揚“以我身死證我情真”的“至情”思想,另一方面,為應淵設置了他應勘破的“私欲窒塞”,也是本劇的第二重戲劇沖突。
第二重戲劇沖突——天人之争。
天人之争,是傳統儒家哲學的基本問題。染青和帝尊作為老一輩的代表,當仁不讓的高舉“天主人從”的觀點,以“天界首戒——斷情絕愛”來割裂天理和人欲,以這種至高無上的、本原性的、外源性的規則來教化諸仙,其敗局顯而易見——劇情一開始便出現了絲璇受情罰和顔淡地涯分享仙侶跳橋八卦的情節。
但是,沖破桎梏的過程必然是慘烈的,以這就有了應淵與顔淡千年的虐心之戀。顔淡兩次剜心相贈,以“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輪換生死,剖白深情,也最終激發起應淵反抗束縛的抗理之争。
從當衆驗情,說“此情坦蕩、無害三界”,接納自己的情愛;到魔相父子和解,說“我是因情而生,為救人而生”,接納自己的血脈;此時的應淵完成了自我的明覺與歸複,達到“我心即理”的“人主天從”境界。所以,到自毀元神護三界時,他才能堅定地做出“天界神仙不得有情之天規,可廢”“三界在,你才在”的選擇。身隕化界,看似是宿命所歸,其實不然,“天機與人事不二”,不追心之既往,不逆心之将來,此時的選擇不再是帝君之責,而是應淵本心所向,自然流露,天人合一,證得圓滿。
戲劇的沖突在此處得到充分的激蕩與升華,所以,我贊同以此作為全劇尾聲,而将唐周與顔淡複生相守一世放在番外,因為隻有這樣,本劇“以至情通達生命”的精神内核才能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