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对于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映像还停留在2022年拍摄的《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妙思想》这部剧集上,那部剧集可谓是鄙人所见过最具克苏鲁风格的恐怖剧集,而这部剧集也足以证明吉尔莫·德尔·托罗是一位能够驾驭恐怖元素风格的导演,其实早在之前吉尔莫·德尔·托罗出名的《水形物语》和《潘神的迷宫》中也充斥着奇幻,神奇等各种幻想风格的元素,所以从以往题材来看,似乎吉尔莫·德尔·托罗是一名极为适配《弗兰肯斯坦》题材的导演。
...谈到《弗兰肯斯坦》就不得不聊到本片的意义。这个ip科学怪人自1910年被创造以来,从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各位导演在这个题材上的创造力,大大小小的影视作品超过100部,而个人肯定无法完全讲述全所有作品,只能选择其中几部略做讲解。首先这个题材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弗兰肯斯坦是一个被人所创造的人,但却被人所恐惧,所愤恨,他从某种程度上优于人,但却又不得不生活在人类的环境中,这个题材可以变成一个简单的恐怖故事,亦可以变成一个引发人们思考:"何为创造,何为人"的故事,倘若弗兰肯斯坦具备了情感,是否是能够被视为人?死亡和永生等哲学话题的亦能够融入其中。
最为经典的肯定是1931年的《科学怪人》,作为影史经典,本片塑造了弗兰肯斯坦最为经典的形象,而作为一个恐怖片创造的电影却在后续引发了人们关于一个被造就的怪物是否应该被怪罪于此,即一个婴儿的罪是否应该由他自己承担,而创造者的科学家却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即父亲是否需要为抚养孩子承担责任。
...随后的90年代的《剪刀手爱德华》也创造了一与众不同的科学怪人形象,为其安排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从此科学怪人具备情感也成为了科学怪人的可选项之一,即人造人是否能够具备情感,而人造人具备情感后能否被视为人?这样的讨论在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即将到来的今天,似乎也是我们需要急切去探讨的问题。
...而去年的《可怜的东西》兰斯莫斯借由艾玛斯通的科学怪人讲述了一个婴儿成长成人所经历的一切,大尺度的剧情虽然在国内饱受恶评,但我个人却被其奇幻的风格和整体个人成长的主题所打动,在我眼中是一部极有特色,极为出色的作品,详情可见个人影评:
社会规则下的被泯灭的天性
...电影从北极的破冰船开始,宛如《美女与野兽》中野兽形象的怪人袭击了破冰船,同时引出了弗兰肯斯坦的创造者维克多·弗兰肯斯坦(记为维克多),他讲述了科学怪人被创造的过程,因为被死亡刺激,维克多希望通过研究突破死亡的限制,而这遭到了学会的反抗。再到弗兰肯斯坦被创造,而伊丽莎白对于弗兰肯斯坦的痴迷明显让维克多很是嫉妒,从而对弗兰肯斯坦进行了暴戾的教育,同时期望毁灭"它"。随后第二章维克多又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当维克多从下水道冲出燃烧的城堡时,鄙人感觉是暗示维克多从子宫中诞生到社会中,城堡是那个孕育他的子宫,而此时他才刚刚降临到人间。他迷惘的在环境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导演安排了为人善良的失明老人,让他学习了语言,感受到了人间冷暖,同时也明白了世界的法则。随后电影在他对于存在意义迷惘时,走上了寻父之路,从而开始了与父亲相互仇恨的故事。电影结尾弗兰肯斯坦收到了父亲的道歉,完成了父与子之间的相互宽恕,最后独自走上寻找人生意义的路。

电影的剧本某种程度上反而像是《俄狄浦斯王》故事的科学怪人的翻拍版,而其中伊丽莎白对于弗兰肯斯坦的情感颇有些《水形物语》的既视感。吉尔莫·德尔·托罗在本部中融入了创造者对于人造人这种如父如子的关系,赋予了弗兰肯斯坦人性并引发了弗兰肯斯坦是人或物的思考,通过弗兰肯斯坦的成长暗示了人的成长过程,也融入了弗兰肯斯坦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人类生存和死亡的思考,当然也少不了吉尔莫·德尔·托罗那对怪异特殊生物的爱情。
如此多的命题肯定难以全部讲清楚,所以最终还是让《俄狄浦斯王》的父与子的命题作为电影主要内核进行阐述,虽然看似丰富,但细细品来又总觉得差了些什么,很多东西仅仅通过台词简单提及,缺乏些深度探讨,而父与子的命题的结尾也显得有些匆匆忙忙,似乎父亲发现自己并无法杀死儿子且命不久矣,只能与其和解,但并没有更深刻的探讨,如:身体的差距,生命力的差距,年轻生物永远会替代老的这样自然法则等无法突破的规则,亦或者是即使会被替代当下的人应该如何正式自己的地位等话题。
个人评分:7.36分,对于深度上有些欠缺,但并不阻碍吉尔莫·德尔·托罗对于电影的一些细节的把控,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吉尔莫·德尔·托罗似乎总能够在其中找到巧妙的结合点,作为科学怪人类型的入门级电影算的上是不错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