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17

...

不做高低優劣之分,日版《Jose與虎與魚們》的真人電影和動畫電影,兩者間的各類差異,帶來了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

可能,在我眼裡,真人版與動畫版就像是村上春樹的《瑩》和《挪威的森林》

《瑩》是短篇,情節上會戛然而止,總覺得缺點什麼,但仔細推敲,這種休止符般的結局,倒也符合現實。或許是偏寫實,其中的一切都有種日常的平淡,就像自己癱坐在椅子上時,在一縷陽光中看見室内漂浮着的灰塵,不覺嗆人,反是有種慵懶的感動。

真人版中描繪的愛情也是類似,就像一個玻璃制的煙灰缸。從外往裡看,像是水晶鞋的材質,閃閃發光,裝着霧一般朦胧的什麼東西;但終究玻璃無法與水晶相提并論,裡面的東西也是灰色的、沒有重量的、一碰就碎的煙灰。

...

《挪威的森林》則是長篇,是對《瑩》的擴充,情節完整人物衆多,我至今覺得小說中綠子的出現,和愛麗絲掉入樹洞有種類似的戲劇效果,有些奇妙甚至奇幻的感覺。像滿地散落的畫材顔料,縱使如何不講道理的撞色,也會像一堆馬卡龍,活潑的不令人生厭。

這便是動畫版的風格,在海邊的公主抱,便是浪花與晚霞都是粉色;沖突之中,便是内心和天空都是灰色;主角們成長後的相遇,便是雪地裡的告白和擁吻。過程是五彩的,結局是圓滿的。

...

這樣看來,動畫版的《Jose與虎與魚們》就像對真人電影的“青春化”,這個改動無疑是巧妙且讨人喜歡的。

這裡的“魚”不再是指Jose這樣的久居黑暗,獨自一人的深海魚,“魚”變成了一個更為陽光的意象——是恒夫和Jose的共同的夢,深海魚搖身一變成為了熱帶魚。“熱帶魚”這一意象成為了恒夫與Jose兩人之間用于粘合的紐帶,在見到Jose房間裡那幅鲸魚時,Jose在恒夫眼裡就在不再僅僅是一個需要被人照顧的、精靈古怪的女孩了——更深層的,恒夫的夢想被認可和理解了,Jose則成為了一個志同道合者。因此,恒夫可以為她一次次的奔跑,将足迹遍布城市,還能再一次的穩穩的接住Jose。這其中,所謂的“招聘管理人”“掙外快”都成為了幌子……

...
首尾的兩個接住Jose太甜了!!!!

真人電影中恒夫身邊的女孩們與Jose,并無精神境界上的差異。相較而言,動畫中的麻衣同學則被人為地塑造成為一個僅僅能夠愛上恒夫這個人,卻無力對他的夢想予以人文關懷的女生,可能隻是因為性格保守或是偏現實,但這就使得麻衣與Jose不在一個層次上了,不可避免的成為了陪襯,這份情感也注定沒有結局。

...

而且動畫在最後設計出一場車禍,讓恒夫遭遇了不幸,雖然隻是輕傷,但在這次事故中發生後,劇中主角們的觀念都發生了一些轉變,使得這次事故更像是一次成長的催化劑。于Jose而言,她離開了頹廢的泥沼,變得獨立,在實現自己夢想的同時,亦能托舉恒夫的夢(完全的打敗了麻衣)。于恒夫而言,他錯失了留學名額,也可能以後不能去潛水了,躺在病床上的恒夫第一次能夠與Jose感同身受,體會到了有夢想卻無法追逐的那種蒼白無力,這在某種意義上是恒夫對于Jose的态度中,“同情”這一層情感的消解,從而變成了“同感”,這同時也回應了麻衣、以及熒幕前觀衆的質疑——“你是否是站在高處,以一種可憐或是同情的态度接近殘疾人”。這場車禍是一次雜質剔除,讓這份感情變得更加純粹無瑕。

...

動畫中也刻意淡化了殘疾所帶來的種種不便,抹去了日常瑣事的摧殘和柴米油鹽的浸染,把愛情簡化的隻剩下愛情。這處差異是相當重要的,是對現實的屏蔽與美化。于一個家庭而言,有一位行動不便的殘疾病人,會是何等的蝕骨内耗,親曆者應該明白。于是在真人版裡面,奶奶是一個神經質的,看起來飽受風霜摧殘的老人,而且她對Jose的态度是“丢人”“别被街坊鄰居發現了”,她們一家的生活環境也并沒有那麼如意,Jose的房間也是亂糟糟的……真人版電影在影片的各個角落都在暗示着“生活不易”的境況,這為恒夫最終離開提供了一個合适的鋪墊。

...

...

有人說,真人版這個唐突的離别很殘酷、說恒夫在逃避責任。确實,這對Jose很殘忍,把深海魚從不見光的海底解救出來,在Jose品嘗過陽光的和煦後又離開她……

同時,我們也明白,靠着好奇或是同情這樣的、熱度會減退的情感唐突的走入“深海魚”的生活,是必然維持不下去的,這很真實。

所幸,萬幸,動畫的假定性讓我們逃離了這些關于沉重話題的讨論,讓生活如同動畫中的繪本般那樣簡單而又五彩,“心生愛意者與所愛之人,都能善始善終”是那個世界唯一的真理,那份能夠震懾孩童内心的力量能像庇護所一般,帶我們逃離一切,哪怕隻有120分鐘。

動畫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