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安利的說法稱是韓版的五十度灰,但實際上區别還是挺大的。五十度灰更多隻是披着字母皮的交配片,或許情色意味充足,但很多問題是隔靴搔癢。

這部片子的落點是在D/S而非更多人知道的S/M上,更多關注探讨了少數群體在相處關系,心理活動上的細膩之處,而非是在情欲需求上落了俗套。

影片設置的結構很簡單,有無法接受的前女友,遇人不淑的好友,看笑話心态的旁人,其實都為了強調一件事——理解。

前女友的不理解,代表了大多數人對于少數群體不同的情感需求的不理解;

好友遇到的僞DOM垃圾,代表了有些人(或者是很多人)将這類正常的心理需求看作是有機可乘,能夠趁機施展自己的色欲途徑的不理解;

公司旁人看熱鬧取笑的态度,代表了絕大多數人習慣性貼上“不正常”标簽,習慣性與低俗黃色挂鈎的不理解。

或者說,不想理解。

對于站在外部的人來說,少數群體的正常心态隻是一個茶餘飯後的段子,就好像已經成為梗了的“主人的任務罷了”,調笑的背後隻是一種獵奇的心态。

這些不理解背後,都強調一個潛藏了一個優越感定義:這些人是不正常的,尤其是“我不是這樣的人”。

這部片子沒有把這些群體的需求以一種必須藏起的态度來闡釋,而是把這些周圍各種的不理解明白地展現出來。

個人認為本片遠遠高于五十度灰之處就在于,首先就沒有把這些正常的心理,定義成是“shade”,而是一種更加積極健康的看待。片中男女主人公所遇到的關系困境,也非是性欲vs.不理解的角力,而是源于周圍環境的不理解,源于彼此情感在需求上的擔心,仍舊是基于相互理解的。

當然,缺點是或許想要談的面稍有些多,其實每個點都還有展開的餘地,所以會更像一部結構簡單的小童話。個人覺得僞DOM那段是可以更加深刻一些,或是将更多的僞裝成分表露出來,以免令得好奇又判斷不足點人抱持着過于樂觀的幻想進行嘗試,或是有心之人借此包裝自己。

綜上,這部影片比較适合這些心态觀看:①希望能由此更加理解少數群體;②希望能夠讓自己更加理解“理解”這件事本身;③單純想看細膩的愛情。

而抱着獵奇、獵豔,或是想看色情片的人可能就不太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