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集

《第十二夜》

女主角是這部劇的靈魂,莎翁創造了許多出色的女性角色。

莎士比亞的妻子比他大8歲。

《錯誤的喜劇》,第一部作品,喜劇,兩對雙胞胎。

(莎士比亞有一對雙胞胎孩子,龍鳳胎,兒子11歲時早逝,這一點在《第十二夜》有所體現——哥哥下落不明,薇奧拉女扮男裝)。

愛上錯誤的人,是莎士比亞喜愛的主題。

專業女演員直到莎翁逝世後44年才被允許扮演女性角色。

【經典】柳枝小屋的告白

錯誤的身份和錯置的愛情

馬伏裡奧,Olivia的管家,最受歡迎的角色。幾乎搶了主角的光環。

在虛構的故事裡,莎翁試圖治愈喪失愛子的痛苦。

《皆大歡喜》

女性角色高度性感、比男主角更事故。

女主角化名加尼米德,影射朱庇特的侍者(也可能是同性戀人)。

配角傑奎斯,疾世憤俗者,“人生七個時期”。

莎劇,虛幻中觸及真實。

2⃣️第二集

《麥克白》

人類心靈的陰暗面。

女巫三姐妹,預言埋下了種子。17世紀,女巫是被人們嚴肅對待的。魔鬼會推翻英國王權,在當時是很敏感的。

驅使麥克白弑君的是超自然的力量(預言)還是麥克白本人的野心?

麥克白是真實蘇格蘭人物,鄧肯死于戰争,麥克白守護自己的王國,鄧斯納恩山。麥克白後來被其他人打敗,戰敗的麥克白被描繪成暴君。

麥克白夫人,與麥克白是莎劇裡少有的幸福夫妻。

麥克白殺人後的台詞,半句形式。

班柯的鬼魂;麥克白夫人夢遊,失去神智,麥克白則一意孤行。

這部戲劇是在莎翁死後六年才被刊印的。

3⃣️第三集《查理二世》

威脅了當時的伊麗莎白一世政權,并對英格蘭産生了深刻影響

全文以詩歌體裁寫就

威爾頓二聯畫,查理二世随身攜帶的祭壇畫。(《藝術的故事》裡也解析過)。

查理二世認為君權神授,arrogance,被後來的亨利四世(波林勃洛克Bolingbroke)罷黜;前者剝奪了波林勃洛克的财産,全劇轉折點,一開始他聲稱并不打算篡位。

撒切爾夫人施加人口稅,遭到黨内背叛,一如理查二世。美國總統就任儀式。

《理查二世》究竟是誰的作品?可能是第十七代牛津伯爵匿名寫的。莎士比亞的教育背景是否能使他寫出這樣的作品?

罷黜章節:Aye, no, no, aye還是I, no, no, I?

影射伊麗莎白一世和埃塞克斯,後者試圖發動政變,一開始罷黜一章節被删去。環球劇場也被卷入這場政變。

事實上,曆史上的查理二世可能是在城堡的地牢中被餓死的。

4⃣️第四集《暴風雨》

最後一部莎翁留下的完整戲劇,實驗性的戲劇,幾乎是自傳性質的,他與主角都是50歲左右。他是否會演呢?

父親與小女兒12年相依為命,控制欲。

莎翁撰寫時參考了一個時事。

需要有屋頂的舞台,打造魔幻世界——黑衣修士劇院

怪物卡利班;地中海世界,如今這部戲演繹的時候加入了殖民的色彩;阿裡爾;

女版普洛斯彼羅;寫這部戲劇時莎翁擔心自己女兒與男性的交往

The great globe itself(指地球&環球劇場)

短暫的一生,生命與死亡的循環。

普洛斯彼羅放棄自己的魔法,正如莎士比亞不再寫戲劇。

放下複仇、憤怒,寬恕。????

莎翁兩年後去世,52歲。

5⃣️第五集

《亨利四世》

曆史劇是16世紀90年代炙手可熱的話題。當時劇場是一個公衆交流的場所。

全劇核心是關于父子。

胖子福斯塔夫,市井小人

戲中戲,轉折點

亨利四世要面對篡位的煎熬内心,對君權神授的亵渎,多疑。父子并肩作戰。

戲劇創作與曆史事實相悖,霍茨撥比哈爾年紀大許多。

國王和王國decease&decay,耶路撒冷房間内去世(查理二世,被他推翻王位者建造莎翁房間)。

《亨利五世》

核心是講述戰争,leadership

創造出角色肖呂斯,呼籲觀衆用想象力彌補劇場的不足。

哈爾王子成了亨利國王,想要繼承法國的王位。大主教證實正當性,莎翁幾乎照抄了《英格蘭編年史》的原話。

阿金庫爾戰役,戰前精彩的演講。

兩位偉大的國王,試圖激發英國人的愛國情懷。對于普通人而言獻出生命,而執政者對于戰争的後果并沒有完全想清楚。

亨利六世,命運被預言。

6⃣️第六集《哈姆雷特》

戲劇文化的icon

每句台詞都似乎成了引用語

哈姆雷特哀悼父親的悲傷

莎士比亞的父親是鎮長,他上的是文法學校,30歲寫《哈姆雷特》,名叫哈姆雷特的兒子年僅11歲就去世了。

複仇者的命運總是多舛的。

遇見父親亡魂:伊麗莎白時代的觀衆認為鬼魂是存在的,鬼魂世界是滲透人類世界的。

自殺在當時是完全被禁止的。

扮演哈姆雷特對演員來說是非常私人的、暴露自我的。

大英圖書館,收藏了三個版本。“壞四開本”;不同開本有很大差異。

哈姆雷特懷疑自己的複仇使命

本劇的幕間休息出現在哈姆雷特試圖在叔父祈禱時殺了他。哈姆雷特被自己的恐懼和人性束縛。

出于激情殺人,走向了無法逆轉的、自我毀滅之路。

兒子對峙母親的性生活。

經典場景:哈姆雷特流亡回歸,與死亡面對面(約裡克的頭骨,皇家莎士比亞劇院RSC的頭骨道具波蘭鋼琴家、作曲家安德烈·柴可夫斯基捐獻自己的頭骨,柴可夫斯基想要演約裡克)

全劇高潮:哈姆雷特與雷奧提斯的決鬥,被卷入劍術賭局,哈姆雷特沒有任何計劃,被替換了劍。毒酒、被抹上毒藥的劍。

哈姆雷特對于一切都沒有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