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攝影、剪輯和表演等技術層面上講這無疑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從現實邏輯上講槽點是過于的多了:

1.奶奶自己有養老金還允許亞紀賣身,而亞紀本身是為了溫暖才來到這個“家庭”,但她仍壓抑到出賣自己的身體。

2.阿治,尤裡,祥太那麼多次偷竊都沒被抓到,有這樣的本事卻不肯把奶奶的屍體運到郊外立碑安葬而是在奶奶的屋子裡就地掩埋,而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居然是為了繼續領奶奶的養老金。

3.祥太還在病床上躺着三個人就想着抛棄他,本片意在反映原生家庭的社會問題,但給人的觀感是這個新組建起來的家庭彼此之間看似溫馨實則也隻有互相利用的關系,成年人對小孩毫不負責。大人為了小孩迫于生計偷東西就算了,哪有還教唆小孩一起偷的道理?

4.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橋段:信代心疼地抱着尤裡:“他們說是喜歡你才會打你,是假的。真正喜歡你,會這樣,抱着你。”但凡有一定閱片量的人都一定會察覺到這個鏡頭有多麼的刻意與迎合。

在日本這樣一個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國家裡,在阿治、信代、亞紀、奶奶四個大人全部都有收入來源而且無需考慮房貸或者房租的情況下,我不明白到底是什麼使他們淪落到需要經常地行竊才能養活兩個小孩的,而且既然自己都一窮二白了,那又為什麼要帶那兩個小孩回家呢?求生技能隻有偷竊的小孩可想而知ta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大人,即使逃離了原生家庭,他們的境遇也未見得變得更好,就翔太和尤裡而言,反而可能不如繼續待在原生家庭。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的表達在同類型的電影裡居然還算得上相當含蓄相當“高級”的,不知道到底是中國人活得太苦還是第一世界的底層過得真的有電影中表現的這麼好。一部具有宣發足、票房高、拿獎多和技術水平過關這些所有特征的電影,它的導演和制片人就很難出身底層,對于這些專門拍給第一世界國家的中産受衆的電影,看之前和看之後我都隻能保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