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時是不害怕的,雖然我害怕血腥,但是一想到這部作品隻是表面程度的黑暗,和我以前看過的内核深刻的黑暗相比,就不算什麼了。

動畫裡把格林兄弟畫成小鮮肉,和我的印象不同啊。有一個兄弟好像雪兔。

我覺得第一集的清子有點像燈花,聲音也像。我想起魔法紀錄也是黑暗的故事啊,是原創的,很精彩。但是遊戲版的勝利結局更好。魔法紀錄的導演兼編劇泥犬也是個黑童話繪本作家。魔法少女小圓的點子也是他和老虛、新房一起讨論出的,一起構想的。

看了一會,感覺有點拖,像是有意擴充台詞,像神探小紅帽那樣。

第一集看完了,不知道為什麼小女孩清子做壞事,動機是什麼?看片尾曲清子是頂拱李惠。

第二集好血腥,差評。男的到處殺人,真變态。追求真實和殺人有什麼聯系。真實的又不隻是真實的殺人。陰間的畫風,低端的劇情。存在電腦髒我的硬盤。

二倍速看 的。可能剛吃過餃子的緣故,看得有點眼累。

全集看完了,第三集的太空站和第四集的作家故事看着還可以。第六集老師和女生都是瘋子。

我小時候看到新聞聯播有報道過,市面上有少兒不宜的魔改童話,說裡面有醜小鴨最後成為烤鴨之類的故事情節。

我看到有人說黑童話過時。我覺得不是。精彩的不過時,不精彩的過時。這應該也是這則評論真正的意思:這部動畫片劇情不夠精彩。這部動畫對于第一次觀黑童話的青少年觀衆應該是驚豔的。但是對看多黑童話的人,這部水平隻是很低很低的。一是抄襲老童話,二是俗套的黑暗劇情,三是血腥場面和陰間濾鏡和畫風。在黑童話裡隻能算下等水平。

劇中震撼效果情節模式的運用還是很熟練的。但是隻有真正用心的、藝術的作品,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這不隻是評價這部動畫片,也是對所有作品的忠言。 四大故事《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并非每篇都用震撼效果情節模式,隻有極少一部分用。但是它們卻流傳很多年。我們故事家、編劇、小說家都要學習這種質感。不依靠反轉,而是把故事情節本身做好,既要娛樂性,也要藝術性。對于第一次看帶反轉的觀衆他們會給好評,會很吃這套。但是對于閱片量大、看過很多反轉劇情的觀衆,一定要做好故事情節本身的質量,才行。

這個劇不是原創黑童話,是改編自别的現有故事的黑暗故事。這是缺乏想象力。日本人總是喜歡抱着俗套的老童話不放。宮崎駿的岸上的波妞就是抄襲套作《海的女兒》。導演還不知羞恥地說“靈感來自海的女兒”。你抄了90%能叫“靈感來自”嗎? 一樣的人魚公主,一樣的魚人戀,整部電影魚追人,除了結局不一樣一個成了沒成,其餘和海的女兒一樣。凡是說不一樣的人,是很少看童話,見識少,看過的故事少的人。而且人雲亦雲,别人說好他也說好,沒有自己的思想。另外格林兄弟的故事也不是他們原創的,他們也是把民間故事抄來簡單做些修改的。原創能力有待提升。沒有貶義。

童話是非常适合小朋友看的。童話很多年沒有新的了,很多人甚至誤以為童話就是過去《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那固定幾本書。還有人以為童話就是特指的《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的小說。其實《格林童話》《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話》 不是小說。它屬于故事,故事裡的童話故事這一類别。

童話,或者說,故事。這個類别很多年沒有新的了。有個雜志叫《故事會》,他們還在堅持。他們的編輯曾明确說過故事不是小說。讓很多寫小說的人不要投稿。還有人記得故事,這是非常難得的。故事是什麼?故事是以簡練的語言,傳導一個構想的故事或真實的事情。故事不同于小說的是,小說注重人物塑造、環境描寫,小說更注重語言而不是故事情節。

黑暗也分為表面黑暗和内核黑暗。表面的黑暗就是死人、血腥。有深度的黑暗,它揭露了殘酷的現實,是有教育意義、發人深省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它就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窮人過得很苦。《醜小鴨》諷刺了社會階級固化、憑出身不用努力就能過好生活的不公平。我是非常喜歡有深度的黑暗的。它不光有黑暗效果,還能使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獲得生活的經驗,最終故事通過解剖黑暗幫助人們反而往好日子方向走。 黑暗故事應不隻流于表面的黑暗,還有應該揭露黑暗的現實的事件,給人們避免再遇見這些事情的經驗。我覺得這才是更有價值、更好的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