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偏向性很明顯,尤其是專家的采訪,更是批駁為主,這很不樂觀。商鞅變法一筆帶過,背景不詳細但基本都有,主體部分就差太多,結尾更是大篇幅講秦始皇,這部分也不是圍繞話題,就是想到哪扯到哪。
秦國的貧弱以及裡外交困是秦國變法的背景,商鞅就是天賜的變法者,在合适的時間,合适的地方出現,他是曆史的轉折點。
紀錄片中對商鞅變法主要講了兩方面,一個是軍功爵制,帶有批判看法,一個是連坐,完全批評。其實商鞅變法内容之全面從社會生活的移風易俗到強大軍事改革政治,全都囊括在内。秦國一個貧弱的國家,如果沒有商鞅,它可以苟延殘喘很久,與此同時山東六國也是不會有大變動的。但商鞅讓這樣的一個國家成為新銳,他的手段強大且治國理政之才可見一斑。都說商鞅不好,可他可以讓一個弱國變強,他讓普通老百姓有了競升通道,在他的變法之下,秦國的百姓數量激增,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并非隻是一味的以殘忍的手段奴役百姓。
采訪說商鞅變法枉顧百姓,可是戰國時期哪個國家把百姓得失放在心中?山東六國難道不是更加的固化階級,讓百姓永無翻身之時嗎?如果他們真的對百姓好,不會那麼脆弱的,所以沒必要在這方面分高下。
秦國的滅亡是多方面原因導緻的,六國貴族力圖複辟,新生政權不太穩固,可即便如此,秦始皇也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極緻,給他中意的繼承人教授更加溫和的儒家學說,書同文,車同軌加大國家的凝聚力。商鞅雖死而秦法扔在,商鞅奠定了統一的基礎,其後漢承秦制。秦一直活在封建王朝乃至當下,商鞅也一直活在曆史中。
至于商鞅的死,他從一開始就能預料到,因為他毫不掩飾的将利刃指向強者。可即便如此他也是幸運的。他的國君是他的知己,力排衆議全力支持他,孝公遇到的阻力不比商鞅少,可他依然毫不猶豫,甚至于他的繼承人和商鞅中,他都選擇了商鞅,選擇了遙遠的強大秦國。
國士待之,商鞅不枉此生,有信任他的君王,可以按照自己的藍圖建設自己想要的國家,甚至他的血濺三尺,都是成全他的大業,他獻祭給了自己,比起吳起,比起千千萬萬的變法者,他是最幸運的變法者,一個鐵血的英雄。
紀錄片末尾延伸到漢朝,用漢朝的政治批評秦的通知,用四百年的漢王朝和短命的秦王朝做對比,可漢本來就是繼承前人,秦是開創曆史,秦也有五百年的曆史,這五百年更是精彩紛呈,七世無昏君,曆史是多麼的厚愛大秦,而秦的光輝,映照後世!
變法者與變法國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