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首爾之春》,以1970年代末動搖韓國近現代史的實際事件——“1212”軍事政變為基礎展開故事。彙集了黃政民、鄭雨盛、李聖旻等一衆實力派演員,是繼《南山的部長們》之後,又一反應韓國現代史真實事件的鴻篇巨制。
本片取材于“1212”軍事政變,在此之前,韓國MBC電視台拍攝的系列電視劇《共和國》系列中,就已經涉及了相關内容:于1995年播出的《第四共和國》第5、6集,2005年播出的《第五共和國》第4—9集,均為反映“1212”軍事政變的内容。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引申觀看。

一、樸正熙之死

“1212”軍事政變的起因,應從1979年10月26日樸正熙遇刺事件說起。
作為在韓國現代史上争議最大的總統,樸正熙在統治的中後期愈發獨裁專制。1972年10月,樸發動以修改總統選舉制度為目的的“維新政變”,韓國進入“第四共和國”時期。在“第四共和國”時期,樸正熙政府獨裁統治與民主化運動之間的摩擦愈發激烈,同時,經濟危機的陰影也在籠罩着韓國。愈發洶湧的抗議浪潮,也似乎預示着樸正熙政權的結局。
1979年8月,釜山YH貿易公司的老闆将錢卷走,又以莫須有罪名解雇女工,引起女工極大不滿。她們尋求了當時韓國最大在野黨新民黨的幫助,時任新民黨總裁金泳三同意對她們的幫助。同時,YH女工們也進行了靜坐示威,她們遭到了樸正熙政府的瘋狂鎮壓,還造成了一名女工的死亡。
以“YH事件”為契機,1979年10月14日,樸正熙政府非法褫奪了金泳三的國會議員席位,這一事件引起了金泳三家鄉一帶——釜山、馬山等地民衆的強烈不滿,并最終釀成了使樸正熙政權崩潰的“釜馬事态”的爆發。
自1979年10月16日起,自釜山開始的大規模示威遊行迅速蔓延。僅10月20日一天,釜山、馬山等地參加示威的群衆就有近萬人。
面對釜馬事态,當時的樸政府内部有兩種不同的意見:以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為代表的“溫和派”,金載圭在釜馬事态期間,曾親自前往現場,對于整場運動有着更深層次的認識;另一派則是以警護室長車智澈為代表的“鎮壓派”,他們認為釜馬事态是新民黨主使,要求抓捕金泳三。而作為總統的樸正熙則站到了“鎮壓派”的立場上,釜馬事态被慘烈的鎮壓了。

樸正熙(1917-1979),韓國第5-9代總統。他的一生頗具争議,既是韓國經濟開發的指導者,又是政治專制的獨裁者。

同時,車智澈與金載圭的“内鬥”也依然進行着。而樸正熙明顯站位于車智澈身邊,使得金載圭覺得自己有被冷落的感覺,更恐他的權利地位被統統拿下——這也是“1026事件”的一個誘因。
1979年10月26日晚19時40分左右,韓國總統樸正熙與警護室長車智澈被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對于釜馬事态的不同意見與金載圭恐怕其失寵的心态應是“1026”事件的起因。但“1026”事件依然疑點重重,各位朋友可以觀閱《南山的部長們》《第五共和國》《第四共和國》等相關影視劇做一了解,這裡按下不表。

二、樸正熙之死引起的“首爾之春”

在樸正熙死後不久,金載圭就被捕。同時,時任總理崔圭夏就代行總統職權。崔圭夏外交官出身,本無什麼政治經驗,導緻其無法控制軍部勢力,同時也讓他在後來的政治局面中一直處于架空和被動的狀态。

崔圭夏(1919-2006),韓國第10代總統。

崔圭夏政府并沒有像樸正熙政府一樣的高壓統治能力,所以也讓當時的韓國陷入了一個“權力空白”期。并且,崔圭夏于1979年11月10日發表改憲宣言,承諾修改維新憲法。所以在這一段時間内,被樸正熙政權一度打壓的民主化勢力開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金大中、尹潽善、文益煥等在樸正熙時代被剝奪政治權利的民主人士獲得複權,各種民主勢力、民主黨派也不斷出現。這一段短暫的時光被稱為“首爾之春”。
“首爾之春”的時間,大體自1979年10月樸正熙遇刺後起,至1980年5月17日以全鬥煥為首的新軍部發動“517”政變為結束。它是以樸正熙之死出現的權力空白為開始,以全鬥煥填補權力空白為結束的。

三、兩種勢力的對決

“1212”軍事政變的對立方:全鬥煥與鄭升和,二人是軍部勢力中的兩種派系——舊軍部與新軍部的代表人物。鄭升和控制了當時韓國陸軍的指揮系統和部隊人事權,并且還統帥了如張泰玩的首都警備司令部,鄭柄宙的特戰司令部,金晉基的憲兵監等作為政治權力支柱的部隊。

鄭升和(1926-2002),時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

而全鬥煥的“基本牌”則是存在于韓國軍隊中的秘密組織“一心會”。該組織的成員大多來自韓國陸軍士官學校的第11期畢業生,如全鬥煥、盧泰愚等。在1963年2月,該組織的前身“五星會”就已經成立,成員有全鬥煥、盧泰愚、金複東、崔性澤、白雲澤,後來在尹必镛(後任保安司令官)、樸鐘圭(後任總統警護室長)的關照下,成立了“一心會”。他們的口号是“為了太陽,為了祖國而團結一心”。後來,一心會共收納成員142人,由陸軍士官學校第11—22期的前10名畢業生組成。到“1212政變”時,他們已分布于陸軍高層之中,是全鬥煥政變的最堅實力量。
在樸正熙遇刺後不久,全鬥煥就表現出他對于政治的過分關心,這種“關心”被鄭升和識破,對此,他警告全鬥煥“軍人對政治不必太關心,應該走純粹軍人該走的路。”
鄭升和在樸正熙遇刺後,始終是站在崔圭夏政府的立場上,并且他還要求軍隊保持政治中立,所以始終是全鬥煥的眼中釘肉中刺。
“1212政變”本質意義上,也就是這兩股勢力的對決。


四、政變前後事件梳理

關于“1212政變”,各種書籍、影視劇都有所還原,筆者在此,以鄭升和《将軍之夜》以及張泰玩的“1212手記”等親曆者回憶為基礎,結合各種論述,将政變的全過程按時間進行複盤。

...
鄭柄宙(1926-1989),時任特戰司令官。

12月8日

8日,在前線的“白馬師團”師團長盧泰愚,被全鬥煥召回。聽取許和平所做的有關樸正熙遇刺相關内容的簡報。盧泰愚認為鄭升和在樸正熙遇刺事件中有所涉嫌。同一日,全鬥煥和盧泰愚對“1212政變”的行動“有所協議”。據鄭升和所言,全鬥煥就在這一日決定了舉事的日子定為12月12日,并要求盧泰愚說服時任韓國第一軍團軍團長黃永時。
同日,全鬥煥召集時任陸軍本部搜查團長禹慶允,要求抓捕鄭升和。晚禹慶允與人事處長許三守商議抓捕鄭升和過程。
同日,許和平至張泰玩處,給張泰玩100萬韓元支票一張,全鬥煥信件一封。後張泰玩将這筆錢用于士兵加餐方面。

12月9日

盧泰愚歸隊。并晉見黃永時,請黃向鄭升和進言,讓鄭升和“急流勇退”。并開出條件,據鄭升和回憶,盧泰愚除進言外,還有一些“提案”,即“鄭升和一辭職,也可以同時向次長尹誠敏将軍作同樣的進言,那麼黃永時就可以順理成章獲得次長的職位”的提案。黃永時欣然許諾參加政變。
同一日,鄭升和向時任國防部長盧載铉提出撤換全鬥煥,被盧載铉拒絕。

12月11日

全鬥煥電告第20師團長樸俊炳、訓練團長白雲澤,在12日晚六時,以“生日宴招待”的暗号,到達張世東為團長的第30警備團;囑咐第一空輸旅團長樸熙道、第三空輸特戰旅團長崔世昌、第五空輸特戰旅團長張基梧等人赴“明日之約”。
下午,全鬥煥緻電首都軍團長車圭憲,得到了他參加政變的應允。也經過類似的接觸,得到了國防部軍需次長補俞學聖的應允。
同時,首警司憲兵團上校趙洪從全鬥煥處得到消息:全将于12月12日晚6時30分邀請張泰玩與特戰司令官鄭柄宙、憲兵監金晉基共進晚餐,以示團結。

12月12日

上午10時,三軍參謀總長齊聚國防部長室,11時,四人拜谒崔圭夏。下午5時,全鬥煥至鄭升和處,二人就金載圭死刑一事談話。
下午6時左右,以全鬥煥為首的合同搜查本部已指示強制抓捕鄭升和。六時五十分左右,二人及憲兵軍官等到達總長公館。同時,全鬥煥抵達總理公館(崔圭夏住所)。而後,盧泰愚命令青瓦台警護作戰負責人高明升,命其接管總理公館治安。高明升出動了警護室所屬兵力,把擔任總理公館警備任務的具正吉中領等憲兵們完全繳械,然後把他們關起來,讓全鬥煥将軍警護室的兵力來擔任警備任務。
全鬥煥要求調查鄭升和,被崔圭夏拒絕。
6時30分左右,張泰玩出發前往延禧洞參加全鬥煥舉行的宴會。但到達後,保安司參謀長禹國一稱:全鬥煥被總統傳喚,八點前一定回來。
約7時10分,鄭升和接到通報,稱保安司情報處長許和平和陸軍本部犯罪搜查團長禹慶允有緊急報告,現已到客廳等待。
在交談之中,許三守問鄭升和:“總長從金載圭處收受不少的金錢吧!因此我們有聽取總長的陳述之必要,請總長合作。”鄭升和覺得莫名其妙,二人中一人稱:“上級指示要我錄好總長的陳述。”
鄭升和問:“錄音機帶來沒有?”
他們說:“請随我們到準備好錄音的地方去吧!”
鄭升和質問是否是總統下令,二人答是。引起了鄭的懷疑:如若真是總統下令,那麼總統也應直接撥打電話,便拒絕了調查。
随即,響起了三四發槍聲。與此同時,禹慶允、許和平二人挾住了鄭的胳膊,鄭高喊“停止射擊”旋即被帶走。在槍擊中,禹慶允負傷。
鄭升和被帶走後,夫人立即向外求助。
大約7時40分,參加宴會的憲兵監金晉基得知總長公館出事消息,便告知張泰玩,張泰玩後告知鄭柄宙。三人中止宴席,緊急回隊。
7時55分左右,張泰玩命1輛輕型裝甲車(APC)和1個小隊的兵力前往總長公館緊急救治和處理傷員,掌握當地情況并報告給部隊,并指示全部部隊緊急出動,部隊長到情況室集合。
晚8時,張泰玩到達部隊狀态室後,發現30團長張世東,33團長金振永和剛剛還同乘一輛車的憲兵團長趙洪都不見了。
8時7分,張泰玩下令派遣1個小隊憲兵、1輛戰車、1輛輕裝甲車、2輛摩托車、1輛救護車、1輛卡車等組成特殊任務部隊,由憲兵團副團長申允熙中校率領,下達了“确認總長所在地并立即報告當地情況,救出總長”的任務。
8時40分,參謀次長尹誠敏告知張泰玩,鄭升和被綁架。
9時左右,張泰玩等人得知全鬥煥意圖政變的事實。張泰玩給張世東緻電(五共名場面),俞學聖邀請張泰玩共事,被張拒絕。
據張泰玩回憶:
我一邊想着如何收拾殘局,一邊給張世東打電話,結果是俞學聖接到了電話。
“啊,俞前輩!為什麼你也去那裡了!我平時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也不去的,大家非要聚在一起做什麼呢?這件事就這樣了,您趕快回去,把總長送回去吧。民衆如果知道軍方的這種動向會出什麼事呢!求您了,前輩!”他說:“喂,張泰玩啊,别說廢話了,過來和我們一起幹吧!”
我一直忍着的郁憤像火山一樣爆發了。“喂!你這個肮髒卑鄙的家夥!想要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軍人生涯嗎!”
“我幫你換黃永時接。”黃永時一接過來就說:“喂,張将軍!你怎麼了!你可是我們一直都很喜歡的人啊!聽哥哥一句勸,過來和我們幹吧,我們一起幹點大事!”
雖然内心很激動,但我平時和他相處很好,于是說,“不是,連大哥也這樣嗎?當初可是大哥拜托我支持鄭将軍當總長的,現在鄭将軍已經當上了總長,我們不是應該侍奉他才對嗎?大哥和總長的關系也比我好啊,我都沒和總長一起談過話。快回去吧,我用性命擔保不會有事的。還有,總長是活着還是去世了?如果還活着,讓我把他送回家吧!”
雖然苦苦哀求,但是他依舊堅持,于是我氣得七竅生煙:“喂!你這家夥!表裡不一的家夥、肮髒的叛徒!給我等着,我這就開戰車去,把你們的腦袋打爛!”黃永時要把電話給車圭憲,我挂掉了聽筒。

9時30分左右,張泰玩緻電國防部長盧載铉,但無人接聽。
9時50分左右,張泰玩與鄭柄宙通電,張泰玩稱出動鎮壓政變兵力一事需國防部長批準,但因國防部長下落不明,所以兵力無法出動,事态十分緊急。
鄭柄宙稱,其剛剛與盧載铉通電話。盧載铉要求阻止政變勢力攻入國防部。但用于作戰的一空輸旅團在旅團長樸熙道的命令下開赴首爾,使得局面進一步惡化。後鄭柄宙接參謀次長電話,稱即刻出動九空輸。
晚10時,張泰玩下達了在漢江大橋上設置路障的命令。一空輸如若進入首爾,就必需要經過漢江大橋。
10時20分,張泰玩将在首警司的保安司成員全部抓捕,并指示切斷通往保安部隊的所有通信線。同時,一空輸進入首爾進程被阻斷,正在撤退。但一空輸仍可以從幸州大橋進入首爾,張泰玩遂命令駐紮于此的30師團長樸熹模死守住。但這一通話被保安司截獲。
10時45分左右,張泰玩向參謀次長等人報告當前情況。金晉基提出,将總統崔圭夏接來。
約在此時,全鬥煥等人再次來到總理公館。要求崔圭夏同意逮捕鄭升和,但再一次被崔圭夏拒絕,并稱要得到國防部長的同意,讓他與全鬥煥等一同前來。
10時50分,張泰玩将留在司令部内的60多名值班軍官(全體450名中390名的大部分都加入了叛亂軍)聚集到了司令部機要室,下達了決議和最後的作戰指示:逮捕,射殺叛亂者。
11時左右,全鬥煥指示掌握首都圈所有部隊的保安部隊,緊密聯系,防止部隊的移動。并指示空輸旅團長崔世昌等人逮捕鄭柄宙。
同時,樸熙道也從總理公館返回部隊,目的為控制住自己的部隊,以便行動。
鄭柄宙也在此時緊急命令九空輸出動,另外派遣副司令官李順吉準将等三位參謀,前往樸準将旅團部阻止兵力的離營。但無果。
11時40分左右,九空輸開始出動。
11時45分左右,金晉基稱,由于總理公館的嚴密戒嚴和車輛管控,他們無法進入。

全鬥煥(1931-2021),韓國第11、12代總統。(面相極好)

12月13日

0時,張泰玩指示參謀長金基澤,出動坦克,攻擊景福宮與保安司。在此之前,參謀次長尹誠
1時左右,樸熙道所指揮的空輸部隊,以度過幸州大橋,到達陸軍本部前面。
1時30分,張泰玩接時任中央情報部部長李熺性電話。挂斷後,張泰玩乘坐戰鬥用吉普車駛出部隊正門,後面部隊正在待命。兵力包括行政及技術兵力100多人、1個小隊戰車(4輛)和其他一些火炮。準備攻打保安司。但在此刻,張泰玩接到政變勢力要求擊斃張泰玩的無線電。此時張泰玩終覺無力回天,便回到了辦公室。
1時35分,一空輸完全占領了陸軍本部。
2時左右,鄭柄宙接參謀次長電話,要求“讓出空輸部隊一個旅團,配屬首警司。”空輸特戰司沒有一定的戰鬥管轄區。為了補強兵力不足的首警司,指示他選派一個旅團。
鄭柄宙下達出動命令給尹興祺準将的第9旅團,命令作戰課長樸重煥督促開往首爾。
同時,崔世昌前來拜訪,拉攏鄭柄宙,未果。遂以部隊攻打特戰司令部。約十分鐘後,攻占特戰司,将鄭柄宙抓捕。在槍戰中,鄭柄宙負傷,一直保護他的軍官金五郎當場身亡。
2時40分左右,政變部隊占領國防部。
3時左右,首警司憲兵團副團長申允熙,召集隸下四位中隊長,抽調五十多名的憲兵兵力。申中領率領十幾名到達司令官室。将張泰玩等人抓捕。
4時左右,在國防部地下室樓梯下,找到了躲在那兒的國防部長盧載铉。盧載铉被迫前去總理公館。
4時30分左右,崔圭夏在逮捕鄭升和的公文上簽字裁可。政變告一段落。

五、其他問題

“君子協定”
政變進行到後期,反政變一方仍有勝算的希望,那就是第九空輸的出動。九空輸相比于繞行的一空輸,距離政變的核心位置更近,可以直搗全鬥煥的老巢。
但是,第九空輸在出動後不久就撤回,其背後有一場荒誕的“君子協定”。
在MBC的電視劇《第五共和國》中,對這一“君子協定”有着生動的還原:
當得知第九空輸出動後,政變方紛紛坐立不安。而在此時,俞學聖提出了一個建議:另全鬥煥同反政變方談判,讓一、九空輸各自撤回,如若協議達成,則故意不通知一空輸,就可以控制全局。
而後,全鬥煥和參謀次長尹誠敏通電,尹同意了全鬥煥的意見。于是九空輸在出動後不久便又重新返回駐地。
而在一空輸過幸州大橋後,反手便将大橋封鎖,順便把張泰玩調來的野炮部隊封鎖在漢江對岸。張泰玩便要求野炮部隊炮口全部調向景福宮,欲将全鬥煥等人置之死地。
盧載铉在哪裡?
在政變過程中,國防部長盧載铉的行蹤依然不定,作為反政變方的最高領導者,他沒有擔當起指揮責任,也是政變成功的一個原因。
那麼,政變時盧載铉在哪裡呢?
據鄭升和回憶,在其官邸傳出槍聲後,他便跳牆逃跑,在金晉基結束全鬥煥的“鴻門宴”回到陸軍本部掩體時,盧載铉也抵達了那裡。
而後,盧載铉一路跑到了美軍第八軍地堡。在那裡,他才知道了事态的嚴重性。盧載铉想尋求美軍幫助,但美軍以大規模出兵會引起北方南下為由拒絕。
而當他決定要回國防部時,樸熙道的部隊已經帶領占領陸軍本部,直指國防部。淩晨4時,政變部隊搜查國防部時,在地下室的樓梯下,找到了盧載铉。


六、“1212”與“516”

在韓國現代史上,有兩次著名的軍事政變,分别是1961年5月16日由樸正熙發動的“516政變”和1979年12月12日由全鬥煥發動的“1212軍事政變”。
這兩場政變在韓國現代史上的意義及其重大,都使韓國的曆史進程發生轉向。
但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相比于“516政變”,“1212政變”的籌劃及行動等各方面都十分嚴密。在“516政變”前,政變計劃就已經暴露,以至樸正熙決定提前舉事。而“1212政變”在發生前,并沒有看到洩密的情況。
其次,二者的結果不同。雖然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奪取政權,但1212政變則更加循序漸進一些。“1212政變”後還舉行了總統選舉,選舉崔圭夏為韓國總統;全鬥煥真正當選總統,是在1980年的9月份。所以“1212政變”被稱為“史上最長的政變”。而樸正熙則在政變”後不久,就通過“國家再建最高會議”一機構,成為韓國實際意義上的掌權者(在“516政變前的第二共和國時期,實行的是責任内閣制,内閣負責各項事務,而國家再建最高會議則代替了内閣)。

1212政變後,以全鬥煥為首的新軍部勢力,開始逐步控制韓國的政治。1980年5月,以“517政變”為開端的全國戒嚴,激起了以光州為首的嶺南地區百姓的大力反抗,并最終引發了慘烈的“光州事件”。而全鬥煥和新軍部在光州事件中采取的強烈鎮壓态度,是其一生也無法洗去的污點。
而曆史總是相似的,1987年6月,全鬥煥政權最終也和樸正熙政權一樣,在大規模的民主化運動中崩潰了——而這則是電影《1987》的故事了。
《首爾之春》則帶領我們重回那一切悲痛的源頭——“1212政變”的曆史現場。當悲劇成為曆史,希望這部影片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們如何才能從曆史中汲取教訓,我們如何防止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

後記

本文的寫作,雖耗費筆者大量時間,但依然有很多細節錯誤。尤其是第四節的政變全過程複盤,筆者依然認為是一個不算太完善,甚至于有着很多錯誤的部分。希望有熟知這一方面曆史的朋友們不吝賜教,多多提出意見。


參考資料

《将軍之夜:韓國雙十二事件》鄭升和著,台灣時報文化,1989年;
《12·12張泰玩手記:反政變失敗的10小時》張泰玩著,電子檔;
《當代韓國史》曹中屏、張琏瑰等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5年;
《大韓民國史》金光熙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