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第七八集,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1.最關鍵的“不可靠叙述者”逐漸浮出水面。
看懸疑片最直觀的樂趣在于尋找真相。這部劇裡警察是穿起幾條暗線的明線,觀衆跟随張葉警官的辦案過程參與到整個叙事進程,在對相關人物疑點的不斷發現和推翻中修正對事情脈絡和真相的判斷。目前劇情過半,一個前期幾乎無害的角色逐漸體現出引發反轉的戲劇張力:許恩懷。
高智商,情感缺失,符合很多懸疑劇裡“不可靠叙述者”的特征,随着張葉去恩懷學校和對恩懷媽媽的調查,這個孩子此前不完整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對楊遠一家的親近是誠摯的,對張葉的溫柔關懷表現出的怯生生也符合年齡心理,但對父親的防備和冷漠明擺在臉上,對母親抛棄自己的不理解和難過有所表達,在學校的孤僻也通過老師的表述明确起來。
我猜測恩懷到目前為止沒說過假話,但她給出的信息明顯是不充分的,有所隐瞞的。她為什麼鎖卧室門,為什麼極力想把楊遠的注意力引到和楊莫說過一句話的袁午身上,為什麼堅持去敲袁午家的門,楊莫的畫冊和跟楊家沒吃下的桂圓燒蛋會對她産生什麼觸動,張葉要怎麼挖出她避而不談的部分,恩懷藏住的信息可能會補全事件軸上的不充分,成為撬動所有疑點最重要的杠杆。
2.關于本劇的鏡頭語言。
必須單獨說一句,我非常喜歡這部劇電影質感的叙事。寫實用心的道具和布景,精心設置的大量伏筆和隐喻,幹淨洗練考究的鏡頭語言,美商相當在線。
隐喻和彩蛋其實有一定的門檻,一般留給深度劇粉和書粉,普通觀衆一眼看到的是非常真實有代入感的場景和平穩但不簡單的叙事角度。這部劇基本使用平穩的定鏡頭來講故事,所以盡管帶着懸疑元素,但有着相對穩定的情緒和氛圍。我覺得這是一種很高明的表達手法,提供了一種遠觀的客觀視角,幾條線或悲痛或壓抑或瘋狂,演員本身的情緒之外卻都是相對克制的鏡頭表達,削弱了流于表面的戲劇化,似乎隻是平淡地訴說,我們身為看客卻逐漸沉重起來。
燈光的設計也值得一提。鏡頭給到楊遠一家,基本是暖光,溫馨日常的場景裡藏着不知什麼時候會崩塌的裂痕。而許安正家就是毫無人氣的白冷光,幹淨整潔到詭異。袁午和父親住的白領房東的房子就晦暗很多,父子倆的東西和女房東留下的一些單身女性居住的元素搭配在一起說不出的奇怪。前幾集就出現過的氛圍燈更是打造出一種光怪陸離的氛圍,袁午在氛圍燈照射下躺在沙發上連續夢到水母,自己父母還有前妻,無一不在暗示他不穩定的精神狀态。
将燈光加入叙事中,燈光成了人物情緒的外化,但同樣是相對克制的處理。最恐怖的不是吓人的鏡頭和感官刺激,而是在平常生活裡不知不覺放任滋長出的人性的黑暗和惡。
3.女警張葉的事業線。
這兩集張葉警官持續勞模辦案,從早上出警到天黑一直在忙,連口飯都沒見她吃過。新出現的張爸爸也挺有意思,可以看出來張葉和項義的相處模式跟張爸爸跟徒弟陸隊的相處模式有點像,亦師亦友。張葉父女倆在生活上都需要一些照顧,但人格和職業素養魅力讓兩個徒弟心甘情願地當好小跟班小司機。
張葉對陸隊的态度也很有意思。兩次追問痕檢結果,打電話的語氣好像她才是上司一樣:“結果出來沒有?出來立刻告訴我。”陸隊也完全不介意她的不客氣,聯想起前幾集陸隊看到張葉查案很上道的姨夫笑,比起是對師父女兒的偏心,更像是對一個可塑之才的寬容和愛惜。
這一點和原著有點不同。原著裡的上司垂涎張葉美貌,張葉雖然煩但也常常會利用這一點讨要一些查案資源。原著是更cynical的角度,是某種社會現象的反映,很真實很諷刺,劇裡的處理鈍化了不少,師父帶徒弟的傳承又多了點國産味兒的溫情。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我更願意看到劇版張葉的塑造,因為她處在一個對女性來說更理想化的職場環境中。雖然是所裡唯一的女警,但個人職業追求和選擇得到尊重,正常出外勤跑現場。聰明理性,邏輯缜密,是不可或缺的業務骨幹,配套需求都會得到應有的滿足。她查案的整個過程都是去性别化的,你不會在意她是什麼性别,隻知道她是個出色的警察。但性别的特色也沒有完全被抹殺,她身為女警會給遭遇性侵的女受害人不可替代的安全感,假如她當時沒有離開警隊,可能女房東的案子早就報案偵破了。
4.301貓眼奶爸,戲劇性案件裡的小人物。
躲在許安正家對面猥瑣觀察被張葉抓包的301奶爸是我覺得很大的一個亮點。本劇少有的特殊運鏡給了他,很強的第一視角窺探性。他從第一集就穿個邋遢睡衣泡奶粉一直泡到第八集,在幾條相對抓馬的案件裡顯得格外平淡和無所事事。但他提供的線索補足了張葉信息鍊裡最關鍵的缺失,證實了她的推測:楊遠沒有看漏,孩子消失的地方不是樓道,而是許安正家裡。我很喜歡這個設計,案件的離奇和戲劇性更映襯出這種與案件關系不大的普通小人物處境現實的慘淡和無奈,但其實絕大多數人的現實生活不就是這樣平凡又沒有波瀾嗎,幾個主角不也本來是這樣的普通人嗎。
搬運@自動誇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