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早已了解Em的生平甚至買過傳記的粉絲,其實一開始不确定要不要去看,以為是把采訪剪一剪的流水賬,但從電影院走出來以後還是會需要平複心情,明白這部作品想要表達的内核到底是什麼。

有時候我們強調的那個最早聽到某首歌的時間點并不重要,就像我最早聽到他的歌甚至是小學。但真正能讓你心頭一擊産生共鳴的時刻真的是一種非常神奇的鍊接,這個時刻甚至你都不知道為什麼發生,可能和自己的人生階段,心境,或者不知道是什麼的感覺有關。

重要的是這種把歌迷和歌手鍊接在一起的畫面,就像片裡說的那樣,是一種投射,你的人生和他的人生在平行世界裡相遇,那種力量是無法被解釋的。

因為隻放映幾天所以很明顯就是給粉絲看的,那麼從粉絲視角看,這個片子拍的真的很好。它把那種粉絲和偶像之間那種很危險的平衡關系诠釋的非常清楚,被收錄在詞典裡的stan是狂熱粉的代名詞,是私生飯,但這部電影重新結構了這個詞。

電影采訪了幾位在任何層面上也許都可以定義為stan的粉絲,但驚訝的你會發現這些人有着清醒的邊界感,甚至其中一位幾乎用一生都在追随Em腳步的粉絲在真的見到Em拍了照片之後甚至會對他說你快走吧,并下了車,然後再獨自放肆痛哭。

這些人喜歡Em也感謝Em,那些在人生低谷中救了自己的時刻已經成為了許多粉絲的老生常談,而這種熱愛也給了Em更多的力量承擔影響力帶來的責任感,這樣互相成就的關系是平等的,是充滿着克制和尊重的個體意識,stan這個詞并不帶什麼褒貶意味。

電影給我最大的震動是那種真摯又真實的表達,你可以看到一個世界巨星坐在那裡很真誠地對話,甚至還有Ed Sheeran也作為Stan接受了采訪,依然是那麼真誠,大家都是在做自己認為正确的事情,許多共鳴都是順其自然的事。

其中讓我淚目的一幕是,當Em因為身體原因在05年取消歐巡,後又經曆Proof去世,陷入overdose鬼門關走一圈回來,13年再次站在歐洲舞台上唱Not Afraid的時刻。

因為在粉絲視角裡,當自己買了05年的票都是為了有生之年的那一天,卻被告知演唱會取消以及Em或許會死後,在8年的漫長等待後終于還能在歐洲見到重新充滿力量和生命力的他,重新帶給自己更加強大的勇氣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而最後Em誠懇地用帶着力量的聲音坐在那裡平靜地說,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