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度、夠勁爆、真炸裂。對于《爆裂點》這部電影來說,這幾個标簽應該算是準确形容了吧。

不得不承認,在電影場面的呈現上,保持了林超賢導演一貫的水準和風格,不斷挑戰觀衆的視覺神經和内心世界。一場電影觀看下來,身體依然是緊繃的,可見視覺沖擊力帶來的影響太大了。

...

在開場時,歹徒窮兇極惡的手段,開車強行拖拽警察,最後闖入廢鋼堆,讓警察犧牲得足夠悲壯。面對這樣的場景,任誰看了都得生出幾分憤怒。

毒販的兇狠報複,使用燃油瓶伏擊警察。熊熊烈火瞬間吞沒了年輕的生命,正與邪的勢不兩立也在烈火中瘋狂對峙。

卧底江銘即使在暴露的情況下,為了捍衛心中的信念,拼盡全力控制毒瘾的發作,那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洞穿在場每個人。

...

這樣的場面還有很多,它們一起拼湊起整部電影,成就了電影獨特的風格,這就是爆裂尺度感帶來的震撼。

如果除去這些“打打殺殺”的場面,這部電影似乎沒有剩下什麼。也就是說觀衆隻是看到了一副精緻絕倫的故事框架,而故事内容卻少之又少,沒有很多情感内容來支撐起這個故事,當然也就無法與觀衆取得情感共鳴。

在電影中,緝毒總督察李振邦是核心人物,他需要面對韓洋販毒團夥,也需要對接卧底江銘,還要與制毒師姐弟談判,同時也要處理自己兒子惹下的事情。數小時的電影,卻要展現多條支線的故事走向,稍有不慎就會淩亂不堪。主線本應占主導卻被削弱了,支線本應配合卻占了主導,最終導緻顧此失彼,故事難以講透。

...

《爆裂點》把更多精力花在了場面上,缺少了人物故事的交代,使得情節發展生硬且難以理解。制毒師姐弟怎麼突然出現了?到底是基于什麼緣由要和警察合作?其中,兩條由孩子所帶出的親情線為故事增加了什麼?整個故事都在講警察與毒販的斡旋鬥争,但是結尾卻落在了“家人”的支線點上,與故事的核心點發生了偏差,導緻故事不僅錯位且雜亂。但是,每個人物的塑造的都有各自的風格,隻是糅合在一起卻顯得彼此突兀。

經過多年的發展,香港電影已經成為文化娛樂市場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其成熟的制作流程和業态,港片已經提煉出了獨居風格的影片元素:兄弟與戰友、卧底與背叛、尖沙咀與金三角、槍戰與肉搏等,可以說從這些元素中随意選取幾個就能拼成一部電影。熟悉的配方,如何拍出新意就看導演的操盤能力了。

...

毫無疑問,《爆裂點》具有濃濃的港片的基因,在呈現上做到了不出錯,但是很難出彩。主線被支線漸漸淹沒,每個人物都是帶着結果上場,缺少了前因,再怎麼看也很難理解後面的結果。

一部好電影,首先重在把故事講好,而不是依靠大尺度來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