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後,我的第一反應是:

你永遠不知道娛樂圈的資本、這幫撤資愛好者,到底會不會直立行走?

這個念頭來自于我看電影之前,瞥到的一條熱搜:

#八角籠中開拍前投資全撤了#

我疑惑的點在于:

他們真的意識不到這個劇本的價值嗎?

首先,這個題材就提供了非常優秀的故事線:

(相遇→沖突)→(出成績→人生巅峰)→(遇到矛盾→分裂)→(解決矛盾→動人的大結局)

切入點→爽點/笑點→氣憤點→淚點,這個套路是不是有點眼熟?

這就是《我不是藥神》的叙事節奏,而八角籠的題材價值絲毫不差于藥神,甚至還更勝之,因為現實中八角籠的原型慢慢走上了正軌,能夠為電影的改編提供一個不錯的結局。

所以,如果你覺得藥神能取得那麼好的市場成績不是偶然,那你應該能意識到八角籠的市場價值⋯⋯

但這幫撤資愛好者就是意識不到。

這使得王寶強的這部《八角籠中》差了一口氣,就差了一口氣——這部電影當然有缺點,但是這些缺點本身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王迅飾演的王鳳,對孩子的感情來得太快,“強行”給了王寶強飾演的騰輝教練一個接受孩子的理由。

再比如,騰輝教練用媒體炒作來倒逼卡孩子們合同的俱樂部放棄合同——這個結果讓演員通過台詞說出來,過于草率了。

但這些都不是大問題,隻要再給導演一點時間,或者再多花一點錢,找一個好一點的編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如果資本信任王寶強,信任這個題材,那王寶強起碼能用把這個10.5分的題材,拍出9分的效果。

但這幫人就是撤資了。

正如當年光線撤資《戰狼2》、萬達撤資《流浪地球》一樣,這幫人用兩條腿辦事兒,辦出了四條腿走路的效果。

所以,王寶強把這個10.5分的題材,拍出了8.5分的效果,很可惜⋯⋯但我們不怪他了。

作為一名窮編劇,我太知道是誰造成這一切的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