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看了《熱辣滾燙》,就想着去重溫幾年前在央視看的百元之戀。重溫一遍,好像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很想抒發一下。
首先關于《百元之戀》這個翻譯,雖然隻是一個細節,但還想做個解釋,協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電影,理解齋藤一子這個角色。以日元為單位,一百日元,相當于人民币五塊錢,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金額,而女主一子,就認為自己,隻價值一百日元。這也是電影中一子工作的百元便利店的一件商品的售價。這也是女主對自我價值的理解:我,隻值一百日元。所以百元之戀,其實是“我隻值五塊錢的戀愛”。
先講講第一次的觀後感,印象最深的應該是女主在結尾時,比賽結束,走出賽場,遇到男主,然後一邊哭,一邊說,“好想赢啊,好想赢啊,哪怕赢一次也好啊!”,那個時候,真的是會随着女主一起哭出來的(第二次看也是,跟着女主一起又哭又笑)。一方面,同樣曆經過失敗的普通人,會引發共鳴想哭,另一方面又覺得女主哭的好丢人,好難看啊,又笑了起來。其餘的印象則是,女主真的遇到了很多困難,很多不公,在這個過程女主通過拳擊找回了自己。
而第二次看完,可能是留意到電影更多細節的關系,我覺得好像新增了一些思考。與其說,女主找回了自己,更準确的說,女主是找回了憤怒,找回了勇氣,找回了對抗社會,對抗不公的方法。電影一開始,女主在打的遊戲,是拳擊遊戲,她喜歡看的雜志,是少年漫畫雜志,甚至離家之前,都不忘要把象征熱血的漫畫帶走。在沒有與大姐吵架,憤而離家出走之前,每次路過拳擊館,女主都定定的看着在打拳的人,她想打。女主心裡,始終是有一團火的,等着被點燃。
她從一開始,就想要去打拳擊的,隻是沒有信心,沒有勇氣,或者說當時的她根本沒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但是可能會被質疑,會被嘲笑,也很可能會失敗的事情。一開始對男主有好感,也是因為看到男主在打拳。後來,當女主走出了第一步,那麼笨拙,那麼手腳不協調的開始了打拳的訓練後,她再也沒有放棄過。不管是男主的離開,或者在工作上遭遇的不公和責備,女主不再輕言放棄,而是将這些憤怒也好,苦悶也罷,化作一拳又一拳,打出去,打出去。電影中有一個鏡頭,女主在拼命的訓練,而拳擊館的牆上有這樣的标語,是兩個英文單詞“Angry、Hungry”,憤怒與饑餓,正是女主一開始丢失了的東西,她慢慢找回來了。
第二,想說說男女主的愛情,重看一遍,确實自己的想法也有些微妙的不一樣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更多的覺得,這個男主啊,太渣了,簡直讓人咬牙切齒啊!那時對男主的“渣”是這樣理解的:其實他就是不想要那種很深入的關系,或者說他選擇女主,就是因為女主“不會拒絕”,而當女主想要表露自己,想要很認真的投入這段感情,他逃了。
而第二次重溫電影,我看到的是,其實男主和女主這兩個角色是相互映襯的,雖然故事主線以女主展開,但男主的角色,并不是純粹的鑲邊或者陪襯(題外話:電影裡的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何其難得)。男主有過夢想,但是在世俗的理解裡,大概是失敗的,他37歲了,不得不退役,退役的那一場比賽,也輸了。
女主看到了男主打拳追夢的過程,也看到了最後這一場比賽,這是男主拳擊生涯的結束,卻是女主追夢的啟蒙和導火索。
一個是追逐過夢想但是結果不盡如人意的人,一個是缺乏勇氣去追逐夢想的人。
所以當男主看到女主在練拳擊,他肯定是想到了當初那麼拼命的自己,現在卻一無所有。他無法面對這樣的自己,他隻想找尋同樣沒有夢想的人共同沉淪,所以他從女主身邊逃走了。
女主是外在怯懦,男主則是内心怯懦的。而怯懦的人,是很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的,他們更多是用逃避去回應問題。女主無法适應社會,所以她躲在家裡,男主無法面對女主的努力,所以他逃開了。這兩個人,都很怯懦,但同時,他們又是最能理解彼此的。
關于男主的怯懦,電影有幾個細節體現,仔細想想,還挺好笑的。當男主發現了女主在看他,對他有好感,便故意去便利店買幾根香蕉,付了錢不拿就走了,想約女主看拳賽,又借着香蕉,把門票給了女主。(所以是香蕉男啊,哈哈哈。)約女主出去玩,明明是不知所措,卻冷言相向......當男主以為女主與另一個男的在交往,當下也不和女主求證,隻是恣意發洩自己的憤怒,還害的女主.......(這裡就不劇透了。反正很慘。)說到這裡,确實聽起來就很渣。但人性本來就是複雜的,我還是不想用簡單的标簽或者一兩個詞去理解豐富的人性。
電影裡,他們不僅了解彼此,最後還相互救贖。
還是結尾,二刷時, 我留意到,當女主一邊哭一邊說着“好想赢啊!”的時候,男主靜靜地聽完,然後回了女主一句“那當然了,勝利的感覺是多麼好啊!”,然後拉着女主的手走了。很簡單的兩句台詞,但就是能讓人感覺到,他們彼此理解了,兩個追逐夢想又挫敗的人,一個還想繼續,還有不甘,另一個則釋懷了。
有的時候,電影真的能教會人很多事情,不是嗎?
我很喜歡這個電影,它是那種,時常回味,都會有所觸動的片子。
它沒有告訴你,努力追夢,就有奇迹。
反而它好像想說,大部分人,普通如你我,努力過後,還是會失敗的。失敗了,還是會很不甘心的。
但是啊,失敗也好,成功也好,不甘也好,憤恨也好,不都是人生嗎?
如果不嘗試,又如何能體會呢?
Ps.電影片尾曲也很值得細細品味,尤其是“好痛好痛”、“我的百元的戀愛,還要有8%的消費稅”,啊,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感慨萬千。
題外話:cue一下《熱辣滾燙》,結尾的這個部分,改了,女主還是輸了,但她認為自己赢了,男主問她,要不要一起去吃牛蛙?女主說,我不喜歡吃牛蛙。然後自己蹦着走了。怎麼說呢,獨自美麗也挺好,但電影的基調,确實是不一樣了。同一個故事,果然,不同的人拍,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