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的女人”是一位納粹軍官的妻子,她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記者,她記錄下了自己作為一個女人,在德國戰敗之時,在被蘇聯紅軍接管的柏林的生存日記。

電影在結局展示了這部記實體小說《柏林的女人》在德國所經曆的遭遇,非常值得一提。

Die Erstauflage traf 1959 in Deutschland auf heftige Ablehnung und der Autorin wurde vorgeworfen, sie habe „die Ehre der deutschen Frau beschmutzt“ und das Buch sei eine „Schande für die deutsche Frau“. Von den empörten Äußerungen und feindseligen Reaktionen überrascht, untersagte die Autorin jede weitere Veröffentlichung bis zu ihrem Tode und lehnte auch für die Zeit danach die Nennung ihres Namens ab. Danach geriet das Buch in der Öffentlichkeit für Jahrzehnte fast vollständig in Vergessenheit.

小說1959的第一版遭受到強烈的拒絕,作者被指責“玷污了德國女人的榮譽”,該書是“德國婦女的恥辱”。作者對這些憤怒的聲明和敵對的反應感到驚訝,她在死之前都被禁止再發表任何作品,她的名字也不允許再被提及。在那之後的幾十年裡,這本小說幾乎被公衆完全遺忘。

後續:雖然這部小說在80年代以匿名的形式被允許出版,但是仍有很多内容被删減。直到2003年,作者去世兩年之後,《柏林的女人》才得以以完整的形式出版,并且在出版後的數月都蟬聯銷售冠軍。

這部記實小說的作者叫做Marta Hillers。

為什麼一個德國納粹軍官的妻子就不能對一個充滿理想主義的蘇聯紅軍軍官産生感激和愛情?

她無法不愛自己的國家,無法不愛自己的家園,也無法不愛自己的丈夫,即使是罪孽深重的納粹,即使戰争讓一切都變了味兒,即使“愛”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愛”,但是因為她必須要守候家園,因為她必須要等待丈夫回來,所以她必須得活下去。可是即使這些都是無法選擇和必須去做的事情,她也不能欺騙自己,更不能忽視已經知道的真相。

如果一個納粹在内心深處鄙視所有女人包括自己的妻子,而一個蘇聯紅軍因為她的才華而喜歡和尊重她,如果一個納粹把自己妻子遭受的所有不堪的苦難看作是一種恥辱而拒絕面對和接受她,而一個蘇聯紅軍明明喜歡她卻沒有想過要從她那裡得到什麼、甚至為了保護她失去了自己的命。

她即使是一個戰敗國的女人,她即使是一個納粹的妻子,她為什麼不能愛上“占領”她國家的“敵人”?因為她不是納粹,她不是他們,她沒有義務去承擔她的丈夫和她的國家犯下的罪惡,恰好相反,她更是一個戰争的受害者,她最有權力用任何方式讓自己生存下去,隻要這是她個人的意志和她的選擇。既然她是一個有着堅強和獨立意志的個人,那麼她為什麼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羞恥?為什麼要恥于承認自己真實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