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子真的很簡單。
全片不包含性,血腥暴力,以及過于敏感尖銳的元素。相反,它有音樂,有青春愛情,有世界性議題,還有時下正熱點的元宇宙元素。
看得出細田勞斯想沖奧沖歐三,但沖了個安妮獎敗犬式大滿貫x意思是全提名無一中獎。
可能有人會說,提名不就很好了嗎?提名這麼多不更好嗎?
寶啊,這是細田守啊……也算日本動畫界的一個老将了吧,當年的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再看看現在的《未來的未來》?《龍與雀斑公主》?
阿守,我的守寶,編劇不是你的強項,舍本逐末是不對的啊!有空還是把筆交給古寺小姐吧????
這裡沒有必要再去探讨女主行為本身的正确性,我來發表一下,我對于内容和表現形式的問題。
這個片子有一個在觀感上很嚴重的問題——
模棱兩可。
仿佛愛情,又似乎友情,又直指親情,最後啥都好像是,又啥都不是。
首先是竜,一個14歲的少年。(娛樂來說就是女主的天降網戀對象)傷殘相互救贖文學:我關注你身上的傷痛,走進了你封閉的内心,也從拯救你的過程中走出了我自身的傷痛,獲得了成長。
這裡有一段表演。
導演用一首歌,以及占片子30以上分鐘的篇幅,詳細刻畫了這個過程。并且在跳舞那一段,十分明顯的緻敬了《美女與野獸》。别說是我無中生有,即興寫的影評懶得找圖,但有心人可以對比一下兩段片段,風格、基調乃至一些鏡頭運動都是一樣的。而且竜在U世界的設定明顯對标迪某尼的“野獸”形象,被主流話語權污名化,且人人喊打,群起而攻之。
女主甚至就叫Belle(貝爾)????明顯到貼臉吧。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有這樣的符号化存在,我們把它當做《美女與野獸》看,野獸和貝爾是什麼關系呢?
是愛人。
所以誰敢說導演不打算在他們二者之間營造暧昧氛圍?他們甚至為此跳了舞,唱了歌,模拟了野獸與美女之間從陌生到相愛的過程。
片子看到這裡,我都以為導演要在兩者之間制造愛情,那之後又算什麼?野獸甚至閉着眼等待着親吻,女主卻沒有選擇親,反而憐愛地抱住了它,給了竜一個擁抱?
這裡就顯得模棱兩可了。
或許女主心裡不是愛情,或許女主隻是換了種方式表示愛情……這有很多種解釋,導演不打算告訴觀衆是哪一種。
但之後呢?結尾眼殺家暴男的情節,女主獨自跑到了竜面前,導演給了一個非常親密的距離的鏡頭,他們二人額頭貼着額頭,眼睛對着眼睛。
然後14歲的小孩兒對着可能16或17歲的日本高中生說:“最喜歡你了。”
這裡又模棱兩可了。
①如果是關于愛情的告白,年齡上以日本作品的風格是可能的,而且“最喜歡你了”也可以用作愛情告白。
②如果是對于歌姬Bell的崇拜,也不是不行,最喜歡某個偶像了,邏輯上說得通。
③如果是對于朋友純粹友誼性質的告白,那也無傷大雅。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這不是我過度解讀,導演在創作一個作品的時候,會想到方方面面,甚至比觀衆想的還多,所以好導演會審慎地選擇内容,某些電影甚至會精細到片中牆上的油畫(何況這還是細田,一個老油條)。
第二,是青梅竹馬忍。
女主的暗戀對象。
同樣是模棱兩可的态度。
一來是男主的表現,從頭到尾沒有表現出對女主有類似于暗戀、心動等等跟愛情有直接相關(劃重點)的畫面信息,所以從表演上這是無從推導的。(拉手詢問你還好嗎這種不能算是直接相關,無法直觀推導出愛情哦)
二來,片中有一段,女生瑠果說:忍對玲就像媽媽一樣。
這算什麼呢?暗示忍對女主很好,在意女主(愛情)?還是暗示忍對她更多是責任和照顧,是親人(親情)?
而在影片結尾,女主已經救了人回來,忍說一句:以後終于不用再保護你,而是可以正常的交往了。
這裡有個關鍵詞。交往。
懂日語的朋友可以給我科普一下,這個交往是特指戀人的交往嗎?還是說是朋友之間的往來的同義詞?
而女主聽到這個詞之後臉紅了一下。
承接上文女主對忍頻繁臉紅的表現,所以臉紅不能直接證明什麼。
後面一分鐘她跟男主之間再也沒有類似于戀人之間的臉紅牽手,甚至說跟愛情有關的任何表演了,那一個臉紅就是全部,全片結束(所以女主是因為“保護”這詞而臉紅,也有可能)。
所以忍對女主是什麼?
幼馴染的親情?愛情?還是友情?
又到了模棱兩可的時間,這在觀感上很不好,隻會讓人覺得前文跟後文不搭,前一半跟後一半,像是隔了兩年寫的出來的,行為透露出了各種模糊感和“什麼都可以猜哦”的暗示。
接下來來到了重中之重。
那就是女主獨自一人跑去獨擋家暴男的情節。
這一段争議還是有的,無非就是符不符合現實邏輯,女主的行為聖不聖母之類的。
這又承接到上文女主和竜之間關系的塑造究竟落點在哪?
親情,愛情還是友情?
如果是想給觀衆解讀的空間,我隻能說給的稀爛且沒必要。
如果按照片中對于母親這個角色的頻繁暗示,加上“女主理解了母親,最終走出人生陰影,邁向了趨同的軌迹”的成長曲線,那麼導演安排她去拯救竜,就是為了完成她的人物弧光,使她成為“完全體”,成為一個像母親那樣的“英雄”。
那麼話已至此,想必大家都明白導演的意圖了(以上)。
可是,這樣表現就好嗎?
這個片子的定位是荒誕嗎?不是,它是現實主義的。
情節中阿姨打電話去向當地的公共機關尋求幫助,卻得到了48小時才能救助的答案——這難道不是為了針砭時弊嗎?這是他現實主義傾向的佐證。
這表明了導演是要在——現 實 邏 輯 佐 以 戲 劇 沖 突——這樣的基礎上展現故事的。
劃重點啊!現實邏輯佐以戲劇沖突!
也就是說,你可以高于現實,但你得基于現實。
所以為什麼有人覺得怪,覺得懸浮不合理。
就是因為不符合普遍邏輯。
可能有些人表示:就不存在僅憑眼神吓退家暴男的情況嗎?導演就是為了表現這種外強中幹的男人存在啊!他是一個符号呀!象征着導演對于這一類男性形象的理解啊!
可是,有沒有一種可能?這個世界上存在着好符号和壞符号????存在着有效符号和無效符号呢?
觀衆隻能靠符号去做閱讀理解,卻難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無法共鳴,這樣的符号用處大嗎?
是觀衆沒看懂嗎?不,隻是懂了,反而覺得低級,沒必要,沒邏輯,沒感情。
個别人能感受得到,或許是生存狀況或情感世界存在共鳴,但這并非大多數人的情況哦。
成功的塑造,是要讓“沒有經曆過或者感知過的人能通過故事或者表現達成共情”,如果隻能達成極少數人的共情,那怎麼能稱作成功呢?
結尾的部分就應該讓忍,瑠果,慎次郎,紅香乃至阿姨們跟着女主一起去。
在遇到家暴男的時候,展現作為多數人的主角團們的共識,再由女主單獨去表現那一段勇猛的“母雞護崽”,展現一種世界共識性的,抗擊家暴的心理……完成女主的人物弧光,讓她不再孤獨,獲得成長。
至于竜的表白戲份,甚至可以在尾聲裡單獨來找她,或者在遊戲世界裡達成。既可以表現對方已經成功脫困,或者已經有了積極的結局,還可以不脫離U這個貫穿全片的視覺母題。
雖然不至于說多出彩,但至少不像現在這樣模棱兩可,什麼也沒有交代完就結束了,十分草率。
細田身上沒有女性的共情力,隻有解讀力。他把這些東西作為能解讀的行為,拆解得十分零碎,救孩子不一定是母性,也可以是一個正常人的正義之舉報加上那種似愛非愛的怪異感,仿佛要突出母性,又好像不全然是母性——模棱兩可了。
阿守啊,你也不是雷德利,不是吃這碗飯,就少表現這些東西吧。
還有元宇宙這個設定。
我隻能說玩是玩了,但沒玩透。
讓我拿什麼去對标呢?《無敵破壞王2》?
其中探讨了很多,比如說資本的注入,人肉網暴的存在,網民的複雜性等等……但他詳細的讨論了嗎?沒有,一筆帶過而已。
那麼這個U世界被創造的價值就很小了,也就是制造一種奇觀,用于創新陳舊母題的表現形式,用于吸引觀衆進影院付錢,吸引電影節的評委們說出“哇哦很超前呢這樣的手法這樣的技術”并且頒獎……
這種老議題新形式的學習委員已經被《瞬息全宇宙》搶走了捏。
反而抛棄了元宇宙更深的議題,對于虛拟世界社會化,肉身與精神的關系讨論等等,淺嘗辄止迎合了熱點後,吊足了觀衆的胃口,反而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區……阿守啊,這何嘗不是一種耍流氓呢?????
美術好看。
歌好聽。
以上。
個人觀點,你杠你對,你罵我我罵你,歡迎和平讨論。